近日,浙江义乌读者吴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对当地某品牌进口轿车在新消费税实施短短两三个月间价格的大幅波动(波动幅度近20万元)表示不解。他的来电再度将话题引向一直备受关注的进口车暴利问题。进口车销售价格究竟是怎样构成的?新消费税政策的实施又将对此产生怎样的影响?
价格 先升后降暴露巨大利润空间
8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新消费税调整通知。由于进口车中相当一部分属新政策规定的税率调整对象,因此新消费税实施前的半个月间进口车销量猛增。
据一位奔驰车销售人员介绍,许多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赶在新消费税实施前出手了。“一天卖出10辆奔驰S350,这么好的销量在我们意料之外。”他笑着说。不但销量上升,进口车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位丰田进口车商告诉记者,“以前120万元的兰德酷路泽,一度卖到130多万元。”
9月1日,新消费税如期实施后,各品牌进口车先后推出新价格,变化幅度却有很大差异。据南昌某丰田经销商黄先生介绍,雷克萨斯ES350上涨2万元,售价57.2万元,涨幅为3.6%。可雷克萨斯LS600hL的价格却由159.8万元上调到194.5万元,涨幅达到21.7%。
9月下旬,进口车价格开始松动。虽然仍普遍高于消费税调整前,但已大大低于预期,部分品牌甚至降至原来水平。 “豪华车相对好一些,部分中级车开始出现滞销。经销商面对资金回笼和贷款利息压力,也为了完成销量指标,不得不降价冲量。”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说。
新消费税未实施时,进口车市场呈现销量增、价格涨的局面,经销商乘机赚得钵满盆盈。新消费税实施后,部分进口车即使没有实质性涨价,也能让经销商足以支撑。价格一升一降之间,再度引起人们对进口车利润空间的关注。
揭秘 进口车价格如何构成
汽车由原产地厂家到进口国消费者手中,整个流程涉及多项费用。如:制造成本及经销商利润、各环节运输成本、保险费用、进口国各项税收、总代理利润、经销商利润等。离岸价加上途中保费和运杂费后形成报关价,以此为基础先后缴纳关税、相应消费税、增值税,形成到岸价。消费者支付的最终购车价格,实际上是汽车到岸价、总代理利润和经销商利润的总和。
相对于到岸价格的刚性,进口车的利润空间,主要体现在总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利润上。那么,这两者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呢?记者采访了几家经销商,对方都抱怨营业成本高,利润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的一份数据令记者豁然开朗:“我们协会前一时期对进口车价格及利润进行了专项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流通环节的利润占据进口车价格的很大比例。总体而言,国内经销商的利润一般在6%~7%,高的能达到10%。进口车终端价格中,有30%左右被总代理拿走,有的强势品牌甚至达到46%,较低的也达到23%,这取决于双方的力量权衡。”此前一直饱受争议的进口车总代理制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以罗磊提供的数据为依据,结合进口车报关价、综合税率的比较,记者粗略估算出国内进口乘用车价格的构成:四成左右是车辆报关价(含制造成本、厂商利润和运杂费等),两成半是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国家税收(新消费税施行后这个比例略有上升),三成被总代理商拿走,半成左右被国内经销商获得。
博弈
新消费税带来的变化
据记者测算,新消费税政策使进口车综合税率(含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发生一定变化,3.0~4.0L乘用车进口综合税率由68.2%增加到82.8%,4.0L以上进口综合税率由75.5%增加到104.8%。这意味着这两个排量区间的进口车到岸价大约分别增加9%和17%。
结合罗磊提供的数据,新消费税实施后,由到岸价上升引起进口车销售价格提升的合理幅度大致应为:3.0~4.0L车型上升6%,4.0L以上车型上升11%。
显然,进口车市场实际价格变动远远超出了这个区间。据苏晖介绍,有一部分品牌进口车实行促销,也有一部分品牌车型如宝马X5、丰田SUV等仍销售火暴,甚至出现排队、加价等现象。对此现象日信证券分析师袁春晖认为,“价格变化也反映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终结局就是新消费税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也削减了经销商的利润。天平偏向哪端,取决于谁更强势一些。”
苏晖提到,有的经销商承担了部分新增的消费税额,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以拿到更高比例的销售返点。这部分利润甚至成为部分经销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这反映出居于进口车总代理与消费者之间的经销商的无奈。
-本报记者 李 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