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半年突破6万辆 悦动取得满堂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0:57  新浪汽车

  新宝来(参数配置 图库)(参数配置 图库)上市打响了2008年中级车市场的收官之战,随之而来的是对今年中级车市场的盘点和总结。自然灾害、奥运影响、金融危机对汽车消费的抑制尚未消退,各厂家抢占中级车市场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从悦动到朗逸(参数配置 图库)再到新宝来,无一例外都希望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有所作为,迎合消费者日益苛刻的需求。

  反观各车型的市场表现,以悦动为例,从4月8日上市到10月8日,整整6个月时间,悦动累计销量已达60166辆,成功突破了6万辆,平均一个月销售一万辆的成绩单,为今年整体低迷的车市增添了一抹亮色。而作为上海大众主攻高端中级车市场的朗逸,其上市后三个月内,销量稳定在6000辆上下,虽未能达到厂家的预期,却也可圈可点。10月20日,同属大众系的新宝来加入到竞争激烈的中级车市场,构成了与朗逸的直接竞争。从目前来看,在今年几款中级新车中,悦动的市场表现应该说是成功的,究其原因,产品卖点、上市时机、营销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上市时机得当,差异化营销奏效

  对于悦动而言,成功地把握上市时机为它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看来,选择在4月8日上市,使悦动赶上了年初释放的第一波消费浪潮,在进入消费淡季前,用前三个月的良好销量初步奠定了王者归来之势;而因为地震一再推迟上市的朗逸,上市后直接面临的就是7、8月漫长的传统销售淡季,加之缺乏上一代车型的口碑铺垫,前3个月能够月销6000已属难能可贵;作为今年最后一个上市的中级车新宝来,抓住了“金九银十”尾巴,却面临着波及越来越广的金融危机,甚至在车市第三季度出现十年来首次同比下滑的寒冷大环境,可以说前景并不明朗。

  上市时机的选择是取得成功后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而营销策略的制定则完全依靠对市场及消费者的准确把握。肩负着将北京现代品牌提升重任的悦动,凭借雄厚的产品实力跻身高端中级车阵营,将消费者定位于25-35岁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开辟了新的市场阵地。同时,兄弟车型伊兰特(参数配置 图库)则继续发挥超强的性价比优势,牢牢地占据着入门级家轿市场。悦动上市以来,伊兰特的销量丝毫没有受到悦动的冲击,二者双双实现稳定走高。这一结果,正是得益于悦动和伊兰特在产品和营销上的差异化策略。

  此外,北京现代对悦动的定价策略也值得学习和借鉴,悦动在上市之时即以务实的定价获得消费者和各界的赞赏,而在新凯越(参数配置 图库)价格一路狂跌、福克斯上市即降8000元的市场大环境下,悦动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价格底线,这是对自身产品力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是以负责任的态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出的考虑,有效的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先期购买者更加放心,同时也打消掉了很多潜在人群的观望心理。这样负责任的策略,无疑是顺应了市场的普遍需求。反观朗逸与新宝来,偏高的定价公布后都普遍面临强烈的降价期待,但无论“降”与“不降”,其实都已经构成了新的难题。

  产品力是保证,“中国化定制”成主打

  无论营销策略如何,产品力永远是基础,而悦动作为北京现代全球领先的第二工厂的第一款车,产品品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最终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悦动,以其 “中国元素”的大量考虑体现了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悦动流线型的腰线设计,刚中带柔的整车轮廓令消费者耳目一新,也彻底与伊兰特朴实的风格告别,全面迎合了新生消费力量的需求。同时,针对国内消费者讲究宽敞舒适的偏好,悦动2650mm的轴距与475L的后备箱储物空间将中级车的舒适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持续飙升的油价,悦动节油的发动机调教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悦动1.6GL MT和1.6GL AT的百公里综合路况的油耗分别是6.7L和7.1L,在同级车型中是当之无愧的节油先锋。

  与悦动大刀阔斧对上一代车型伊兰特的颠覆相比,朗逸、新宝来却在传承与突破间陷入两难。朗逸同样强调“中国化定制”,祭出的成果是源自舞狮元素的前车灯设计以及桃木内饰;而新宝来一方面试图沿袭上一代车型“驾驶者之车”的路线,强调运动感,另一面又希望借助后排空间的增大迎合家庭使用需求,然而,严谨的德国元素本身与时尚之间就有一定矛盾,更何况两款车型之间本身定位就存在重合。

  可以预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明年车市走向仍不明朗。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一款车型的成功需要更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在车型最为集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中级车市场,则需要更细致、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北京现代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