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 16:13  中国汽车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

  扶持本土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必须的

  ■本报记者吕钊凤

  “放开股比限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如果当年在制订汽车产业政策时,对零部件行业提出股比限制的要求,零部件行业可能比现在发展得好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的观点很鲜明。

  薛旭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整车合资企业寻找国产零部件很困难。为了更快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汽车产业政策对零部件行业的合资完全放开。这在当时或许有一定道理。

  薛旭认为,如果当时对零部件产业的合资进行股比限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肯定比现在好。整车进行50∶50的股比限制,暂不论中方企业是否学到核心技术,仅就卖车收益,这一方面就为一些大汽车集团发展自主品牌提供了资金基础。像上汽现在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享受了一部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利润。“现在看来,当时没有对零部件行业的合资进行限制,是有损失的。”他说。

  历史不存在假设。着眼现在和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是否还需要进行保护和扶持呢?薛旭说:“这是必须的,是毫无疑问的。”

  薛旭指出,国家现在鼓励自主创新,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最关键的也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近年来,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推动和管理有所忽视,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他建议,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扶持零部件产业的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和风险投资。即使是外方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应要求自主创新。

  作为北大经济学教授,薛旭还从经济角度来看待扶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意义。他认为,中国农民数量庞大,人均土地资源又比较少,将农民稳定在农村是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将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是要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含量有限,附加值较低。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来扶持一些骨干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本身就是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滕比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