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天锦
作者:马蕾
继重卡东风天龙之后,东风天锦的开发使东风商用车进一步拥有了中国卡车领域不多见的流程控制力,它能从源头开始最大程度保证成本、质量及交付的达成
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数不清的跨部门电话和会议,不停周折往返于各部门间进行协调,针对用户需求、供应商状况对产品进行反复讨论论证,三年马不停蹄的研发过程所有这一切的付出和努力在丁小甦看来都是值得的。
作为东风天锦的总设计师,当2008年4月18日东风商用车新一代中卡平台——东风天锦的新车发布和首批300辆交车仪式在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公司举行时,丁小甦不苟言笑的脸上略微可以捕捉到一丝轻松,而在这之前,这一启动于2005年3月份的项目让这个看起来有些严肃的工程师神经一直紧绷着。
与丁小甦不同,黄刚更愿意把这种轻松愉快完全写在脸上,以至于从仪式开始到媒体访问的整个环节,这家商用车制造商的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一直微笑示人。
没有人怀疑现场气氛的感染力——由于首批交付的300辆东风天锦将在不久后作为服务奥运的环卫用车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因此活动举办地热烈喜庆,运动感十足,但黄刚的喜悦并非完全来自于此,在他看来,继重卡东风天龙之后,东风商用车能够再次运用国际化新商品开发流程,成功控制各个节点,推出又一个新的战略商品平台,这才是让他内心喜悦的真正原因。
黄刚现在相信,全新升级的东风天锦以及在运用国际化商品开发流程中打磨过的研发队伍、东风在国内中卡市场传统优势及30%以上的份额,加之冲劲十足的重卡天龙,将使得他们这家地处湖北十堰大山的传统商用车制造企业由此获得在中国本土市场继续扩张的武器,并有希望在全球市场占有更大比例的份额,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卡车制造商。
这也是东风商用车总经理童东城所希望看到的。
“不论是中长期战略目标,还是短期经营目标,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最重要的保障。”在童东城看来,产品自然是根本,而东风商用车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在吸取合作伙伴日产公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所逐渐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运作、研发及生产流程与模式,则是更具深层意义的竞争力和保障力,这种模式从研发源头开始便最大程度保证了成本、质量及交付的实现。
尽管以中卡起家的东风商用车在上世纪曾经历过一段辉煌年代,但随着中国卡车尤其是重卡市场的发展,这家传统卡车企业曾陷入了一段调整期。
随着4年前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有限负责商用车业务的战略事业部,东风商用车公司展开了一场大变革,重塑其产品战略、管理流程及决策系统,东风天锦也继东风天龙之后成为这一变革中的又一产物,这一产品不仅是东风商用车战略产品框架中的重要元素,而且其整个程所运用的国际化管理流程体系,也让业内看到了一个传统卡车企业在合资之后所拥有的中国卡车领域不多见的流程控制能力。
东风天锦发布仪式
顶风而上
2005年3月,当东风商用车决定启动东风天锦项目时,中卡市场正面临一个论证需求是否萎缩的关键时刻。事实上,从这一年开始,中国重卡产品需求上升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以中卡起家的东风商用车不断受到对手的挑战,并开始遭受到挫折。
在当时,这种挫折很容易被局外人看成是一家传统卡车企业因缺乏相应产品而导致竞争力减弱,但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为重卡市场发展着手准备的东风商用车管理层相信,这种暂时的低谷将很快迎来一场逆转。事实也恰是如此,于2003年开始启动的重卡天龙项目在2006年5月18日上市,经过一年的调整之后,已逐步成为重卡市场的一支生力军,2007年的销量达到2.3万辆,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8万辆,而且大批量出口海外。
现在看来,如果天龙平台的开发对于东风商用车来说是一场顺势而为,那么天锦项目的上马可以称得上“顶风而上”,要知道,从2005年开始,卡车市场的舆论普遍开始倾向于这样一种论调,认为由于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会促使中型卡车向重型化发展,因而中国中卡的市场会逐渐萎缩。
现实的情况似乎也在迎合这一论调的合理性,伴随重卡市场近60%的增长,不只是东风商用车,一些其他以中卡产品为主的卡车制造商也开始进入难挨的销售冬季。
种种情形已经列入了东风商用车管理层的工作清单,如果按照这种判断,维系好现有的中卡市场及用户,而将主要精力转制重卡产品的开发及营销似乎是一场合情合理的产品战略转移,但是,在对国外成熟市场以及国内目前运输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之后,东风商用车得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中型车向重型化发展,这是物流运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卡车市场发展的趋势,但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重卡与中卡之间会有一个比例关系,根据我们的判断,未来中型车会保持稳定发展,而不是逐渐萎缩”,黄刚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东风商用车公司商品规划总部部长刘国元把这种关系进一步细化,“我们在研究欧洲和北美发展得相对成熟的卡车市场时发现,当重型车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较大规模时,会带动中型车的发展,重型车主要负责载重或长途运输,这需要区域性运输跟上,所以中型车在物流配送方面会有重要用途。”
经过冷静分析判断之后,这家地处大山中的卡车制造商决定要将中卡产品的研发继续下去,还要为其进行升级换代。这一决策过程显然是对管理层的一次考验,不仅需要对未来趋势敏锐的观察,还需要自信与坚韧的性格。
尽管业务起步于中卡的东风已经在中卡、准重卡领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而且其从上世纪70年代投放的长头东风140,到上世纪90年代投放的平头东风145/153,都曾在中卡市场呼风唤雨,这些产品的保有量也已经达到了400万辆,但是到了2005年,东风商用车不断收到用户反馈的信息,认为当时现有的CPB12驾驶室已显陈旧,而此时用户的需求已经对多样化和人性化有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情势下,东风商用车管理层决定一方面在重卡天龙平台的研发上继续投入力量,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于2005年3月,正式启动D530项目,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东风天锦的新一代中卡平台的开发。
此时,由于东风第一代、第二代的中卡在市场上仍然存在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需求,从商品规划开始,D530中包括区域运输车、改装专用车底盘及工程车在内的三个车系就被定位于中高端,以开发2.2m驾驶室和搭载电控共轨喷射发动机为主要平台标志,开发总重8~16T的新一代全系列东风区域运输车。
按照黄刚的构想,东风商用车要做的不只是维持和扩大中卡市场的销量这么简单,他们把目标瞄向了未来——成为中卡区域运输车的标杆、改装车底盘之王和未来工程车的主导是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而东风天锦正是承担这一目标的战略产品。
黄刚显然看好东风天锦的发展势头,以至于当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3年后如果我们再看中国中型车市场的发展,一定会和现在非常不一样”时,看起来那么地意味深长。
但东风天锦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此,事实上,这一平台开发过程中为东风商用车在流程控制上所带来的经验和能力的提升远远比其产品本身要重要得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