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震难撼中国经济:灾后重建 中国车企新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 17:59  汽车人杂志

  强震难撼中国经济(四)

  灾后重建 中国车企新角色

  “灾后经济”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已经并不陌生,车企须积极调整应对,准确解读政策走向和把握市场预期,担当灾后重建的重要角色

  记者 裴达军

  “5·12”大地震的救援工作还在继续,中国人民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救灾工作中。但是痛归痛,经济还要发展,人民的生活还要继续,在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家园,是接下来重点考虑的问题。大悲大痛之后,遇难者的亡灵需要人们祈福的安慰,而活着的人需要用我们的爱心,去化解他们内心的痛苦,但我们必须理智、平静地从这场灾难中走出来,吸取到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我们传给后人,让他们有了更深刻的历史范本,更科学、及时地预测和防范此类天灾。

  在为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悲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挺起胸膛,努力重新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以此作为对逝者的一种安慰。这场灾难即将过去,恢复和重建工作也将展开,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们不能茫然,在安抚人民、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把重建的机会导向对经济和行业发展有利的方面,这也许是利用“灾后经济”,对巨大损失的一种最好的弥补方式。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付出总会有机会成本,地震虽然造成巨大损失,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重建对许多行业的增长,具有非常大的拉升作用,灾后重建必将刺激一些行业高速增长,不同的行业,应该把握好“灾后经济”,不要错过为国民经济做贡献的“悲痛机会”。

  当然,灾后重建对各行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基础建设行业尤其是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必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基础设施、住房、道路、交通运输网络、电网、水坝、通讯等方面的恢复性建设,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众多专家认为,强震对经济有短期负面影响,但并不会伤害中国经济,对于和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的汽车业来说,虽然可能对由于震后重建会刺激原材料继续上涨,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但是重建对汽车细分类别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乘用车来说,川渝地区市场肯定会受到影响;另外,重建对商用车、卡车、工程车需求很大,同时国人的爱国情怀将使得自主品牌得到极大的发展契机。

  “灾后经济”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已经并不陌生,车企须利用灾后重建机会,在经济转型、调控紧缩和灾后重建一连串因素作用下,发现机会,积极调整应对,准确解读政策走向和把握市场预期。

  把握“灾后经济”

  目前来说,国家和专家们正在厘清重建思路,商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在原址上建设家园,还是另寻其他地方,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一些专家认为,重建必须因地制宜来考虑,汶川等地并无大型工业,经济主要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唐山地震后原地重建主要是因地处平原,而汶川等地原地重建就不如易地建设新城。不管在哪里重建家园,重建所需要的物资和对许多行业的带动作用,是一样的,重建刺激着相关行业巨大的需求。此前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带”何去何从备受关注,这可能是影响整个西南经济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消息是,巨大灾难并不会阻止国家发展西南经济圈的步伐,“虽然灾区内个别项目的情况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成渝经济带’原有布局和规划思路不会发生改变。”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毅说。

  这或许给向“成渝经济圈”已经投资或准备投资的资金,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家发展西南经济的决心,并不会因这里的巨大灾难而退缩,而“灾后经济”也必将拉升许多相关行业的增长。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虽然地震带来的自然灾害会给二季度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到三、四季度,经济将恢复正常的增长,一些领域和行业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对汽车业来说,和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车企要克服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生产和物流成本,同时,震后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短期消费信心下降和持币待购现象,车企要做好对地震造成市场负面影响的准确预期与把握;而对商用车车行业来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尤其是重型车、工程专用车、特种车等,灾后重建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加速,需求会激增;虽然成本上涨会比乘用车更厉害,但是会导致需求激增,不失为因祸得福。由于此次大地震使得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感得到空前释放,支持中国产品、中国自主品牌呼声空间高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本不宽裕的资金条件下,此次地震后所表现出来的慷慨、爱国、责任与主人翁意识,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从历史和其他国家来看,经历灾难后的重建,必有不同寻常的发展速度和突破,这是自主品牌把握好发展机会的好时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