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超
汽车界的德日之争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车事业部总监上远友贵彦,在中国的一年来,常常听到人们对日本车造车方式的一些看法,以及人们对德日两国造车理念的褒贬。这位在日产工作了22年的资深汽车专家觉得,该为人们对日本车的偏见作出解释了。
“日本车有共同的特点,品质非常好,口碑不错,售后服务完善。日本企业的造车理念是,以顾客满意度为准,切身考虑用户需求。我们向中国市场引入车型,首先会考虑中国国情,将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拿进来。”上远友贵彦表示。
日本企业的这种造车理念,往往会让人们对其技术能力产生怀疑。目前汽车界的普遍看法是:日本车最大的优点是质量的可靠性,而这个可靠性口碑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在于日本车对先进技术的保守态度。德国汽车企业是通过不断地、近乎饥渴地追求最新的技术,来提升自己产品的卖点,而现在的日本企业,特别是三大豪华车——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和讴歌,都很少提技术的领先性。
在中国的德系合资企业内部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德国车应用了太多的新电子技术,成本不菲带来了价格相对高昂,而且,新技术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大量采用新技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稍差。如果德国人也只用可靠性更高的成熟技术,那么以德国人的认真态度,德国车的质量可靠性决不会在日本车之下。
上远友贵彦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因为不管你使用了什么技术,总是出故障就不是好车。“消费者并不在乎你使用了多少技术,他们更在乎自己亲身驾驶的感受,以及日常使用的稳定性。与德国车相比,日本车的技术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近几年引入中国市场的车型,有很多应用了新技术。”
“日本车上有很多技术,德国车也没有应用。在汽车电子以及节能技术上,日本车是比较领先的。说德国车故障多是因为使用了先进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说法,像是在为自己的不足寻找托词。指望通过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实现技术的稳定性,无异于在拿生命做实验。”上远友贵彦说。
在汽车界德日之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一位日本企业高层人员,上远友贵彦对德国车的品评,无疑会激怒很多德国车的忠实“粉丝”。事实上,上远友贵彦只是对他所认为的一些偏见进行了辩驳,如果站在企业责任感的角度上,他的说法的确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技术实验是不能让消费者来买单的。
“我相信,每一个厂家都有自己详细的技术规划。如果只拘泥于现有技术,一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上远友贵彦表示,日产在不断追求新技术,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定位。在欧洲,日产就在推行清洁柴油技术,而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会先在北美进行试点。中国市场应用新技术的时间不会比其他市场落后,日产会根据中国国情,决定新技术的引入。
相应的,日产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会率先应用日产的最新技术成果。英菲尼迪是日产最重视的品牌之一,其技术的领先性和豪华程度,对日产品牌口碑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发动机方面,日产VQ系列发动机的最新款型每次都由英菲尼迪车型率先搭载,这是过去14年来全球惟一一款连续入选《W ard''s A uto W orld》“十佳发动机”的明星级产品,它不仅在功率和扭矩上处于世界尖端水平,还具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特点。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