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本田将在2010年导入本田高端品牌讴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5日 22:52  中国经营报

  已经没剩多少车型可以倒腾的本田,这次似乎要亮出底牌。这个底牌就是本田曾在北美市场创下销售奇迹的冠军车型讴歌。

  对于讴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三大日系高端品牌而言,从2005年“优先进口”的集体共识,到如今间或传出的妥协传闻,国产一直都是被刻意回避的话题。

  此次,在中国市场这盘棋局上,本田率先以讴歌落子。是他等不及了,还是有更大的野心?

  国产前提

  日前,记者独家获悉,东风本田将导入本田高端品牌讴歌(Acura)。“圈内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导入时间初步确定在2010年。”一位本田汽车的中国配套商明确告诉记者。

  据配套商说,目前其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做讴歌国产的相关零部件配套准备,“针对讴歌车型的部分模具正在研发当中。”而实际上,按照目前国内一款车型国产的惯常流程,从配件商零部件开发到形成配套能力,再到整车厂生产出整车,最快需要3年时间,如此推论2010年将是讴歌落地国产的日子。

  对此,东风本田宣传部人士并没有正面否认,他仅表示下一步会有两驱版CR-V上市。“本田向来低调。”这位人士意味深长地说。而本田(中国)广报科科长朱林杰的说法是,讴歌国产的前提是要达到足够的销量,同时还要调研国内豪华车型的市场需求,国产还“需要一些时间”。

  知名汽车评论员向寒松认为,相关配套商的研发工作,可能是本田为讴歌国产进行的前期试制及成本检测工作。此前本田就对时韵(Stream)进行过国产化可行性评估,如此看来,“现在本田讴歌国产已进倒计时。”

  讴歌探路

  目前,紧凑级、中级、中高级和SUVMPV车几乎都已经引进国内投产,剩下的补充车型和豪华品牌中,可能性较大的就是“里程”(Legend)和讴歌两个品牌了。在大多数人看来,里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挂着本田标的讴歌,“里程在本田品牌下似乎有些尴尬,本田对里程已经不是很下工夫,重点还是讴歌。”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讴歌是本田于1986年在北美创立的豪华品牌。2006年9月,讴歌以进口方式正式登陆中国。虽然引入国内销售初期,讴歌表现并不佳,落后于同属日系高端品牌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不过,自去年MDX正式上市之后,讴歌在中国市场迎来发展的拐点。

  “去年是讴歌在国内第一个完整的销售年头,1400辆的销量本田还算满意。”朱林杰说。鉴于MDX的良好表现,本田(中国)也开始加大讴歌品牌的销售渠道推进力度,目前讴歌在国内的特约销售店已经达到八家。

  除此之外,上述参与讴歌零部件开发的配套商表示,“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在国内的市场表现也会成为本田国产讴歌的参考坐标。”据了解,目前丰田已经把雷克萨斯品牌的LX470、SC430、LS430等10余款车引入中国市场,虽然自2004年9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雷克萨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其销量,但据业内专家估计,到2010年左右,雷克萨斯品牌在国内的销量能达到其3万辆就实行国产的前提。

  其实,本田还必须考虑东风本田引入新车型的急切心情。2007年,一向奉行“少而精”发展思路的东风本田靠CR-V和思域两个车型也实现12.7万辆销量,但在国内其他合资企业新车投放频率加快的形势下,东风本田也急需新车型来做大规模。此前,东风本田总经理仓石诚司在澄清业界关于“东风本田将导入欧版雅阁”的猜测时,也曾无意中透露了东风本田将与广州本田差异化的产品需求,东风本田“可能会从环保车型、运动车型等方面与广州本田区分开来。”

  谨慎落子

  然而,在中国豪华车阵营中,讴歌毕竟是后来者。除宝马奔驰奥迪等先入者外,在与年销量接近2万辆的雷克萨斯、上市5个月销量就近千辆的英菲尼迪的竞争中,讴歌并不占优势。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认为,一款车型一旦国产,价格就要往下走。他帮记者算了笔账:一款进口30万元的车型,国产价格一般都在20万元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差价,如果成本控制不到位,对企业而言就很难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汽车市场一直有“30万元以上车型首先考虑进口”共识的原因。“讴歌国产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品牌竞争的考虑。”

  向寒松也分析,按照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日系豪华车型国产只是时间问题。“但讴歌是一个小众品牌,目前还没有一定的销量支撑。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对进口有利的情况下,讴歌国产可能面临许多难题。”

  据一位接近广州本田的人士称,广州本田也有出产3.5升以上车型的计划,也会考虑引进讴歌。“东风本田希望拿到讴歌,广州本田肯定也不会轻易放弃。二者私下的争夺也会存在,但本田必须权衡其在国内市场的利益。”

  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讴歌国产的文章已经开始起笔,无论是东风本田还是广州本田,都需要在整体产品结构上更加完善才行。作者:余跃

(编辑:双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