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内,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纷纷开花结果。曾经主张“自主大树论”的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而曾经被戴上“合资技术空心论”帽子的大集团,也已投下巨资,在国内外布下两个甚至三个研发基地、支持其自主品牌的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长安汽车已经获得6000余万元的技术转让提成费。
是什么的力量驱动下,中国的大汽车集团义无反顾地投向了自主研发的大潮中?
在对汽车集团高层的采访中,上海证券报发现:合资方的箝制和对海外市场的渴望这两大因素,推动着这一波中国汽车业的研发热潮。与乐观冲向市场的民营车企不同,中国汽车“第一梯队”的大汽车集团小心谨慎地绕过形形色色的知识产权的壁垒,希望真正成为技术的拥有者和再开发者,甚至希望在10年内达到国际一流开发水平。
⊙本报记者 吴琼
即将开幕的北京国际汽车展将成为自主品牌的主秀场。曾以合资品牌占领江山的几大汽车集团均将展示其自主品牌产品,上汽集团拿出荣威,一汽集团亮出红旗(参数配置 图库),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将亮相,北汽控股则计划展示“北京”牌轿车。素来扛着自主品牌大旗的奇瑞(参数配置 图库)汽车、吉利汽车自然也不会放过大秀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投身于自主研发的洪流。
三大因素诱发自主研发
在记者采访几大汽车公司高管后发现:三大因素推动企业自主研发热情。
前两大因素分别为合资方的箝制和缺乏技术的无奈之举。前者是合资企业的有感而发,后者则是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诞生之际的真实写照。
“我们是先有合资,再搞自主研发。因为合资不能解决长远发展问题。”长安汽车集团(简称:长安汽车)主管研发的副总裁朱荣华告诉记者,“在与铃木汽车、福特汽车的合资中,长安汽车本部的发展始终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后来搞自主研发也有一点被逼无奈。”
多年前,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的一句话透露了合资的无奈,“我的心里有个度,你可以当我的老师,但你不是我的老子”。这句话是因铃木汽车而发。
在长安汽车只有铃木汽车这一个合资伙伴的时代,长安汽车吃了一些苦头。长安汽车希望铃木汽车提供一些新车型,但铃木汽车只给了长安汽车一些淘汰车型。长安汽车转而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福特汽车,但长安之星的重要零部件均掌握在铃木汽车手中,一旦双方闹僵将影响长安铃木的生产。尹家绪要求,2000年底,长安之星所有配套件实现国产化。
如今,长安汽车已经稳坐中国汽车集团第四把交椅。而铃木汽车在中国的表现则难以放在台面上。如果当时不是尹家绪的硬气,受制于铃木的长安汽车显然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对于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来讲,自主研发是“逼上梁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回忆当年的艰难:没有技术来源,只能拆解进口国外高级轿车,再照猫画虎制造出自己的轿车。多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就是在反求—消化—提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发能力。
第三大因素则为来自国外市场的压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