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现代的快与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1:01  经济观察报

  王秋凤

  4月8日,北京现代二工厂将正式宣布落成。随之而来需要北京现代去兑现的还有研发中心项目和陡增15万辆的2008年38万辆目标。

  这个时间表已经比预期的晚了一段时间。按照此前的规划,二工厂应在去年10月份竣工,研发中心稍晚。正常情况下,工厂竣工后,3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时间已经足够。北京现代成立之初就曾实现过当年筹建、当年开业、当年出车的神话。

  “二工厂其实建设得差不多了,主要是被研发中心耽误了。在最初的项目书上,研发中心和二工厂应该同步完成,现在研发中心还有一些设备没有采购完成。”北京现代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撇开落成时间不谈,但二工厂或将放空的产能,以及研发中心进展缓慢、实力薄弱,仍令雄心勃勃、意欲重整旗鼓的北京现代面临重重考验。

  二工厂产能或将放空

  “虽然北京现代规划了2008年38万辆的产销目标,但一工厂30万辆产能饱和后,二工厂产能放空已经不可避免。”业内人士分析。

  北京现代二工厂项目总投资131亿元,规划产能30万辆。原计划2007年10月份一期项目20万辆竣工,加上二期项目10万辆达产后,北京现代将实现60万辆的产能。

  当时的北京现代正在中国市场如日中天,不断创造着“速度神话”。然而,2007年韩系车毫无征兆地整体下滑,北京现代缩水的销量令一工厂30万辆产能都未饱和。曾经急切的二工厂项目也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晚了半年竣工。

  日前,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洪炉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新的时间表:2010年开始项目二期建设,2011年二工厂完成30万辆产能,届时,整个北京现代具备60万辆的产能。目前,北京现代二工厂一期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生产新伊兰特等车型。

  李洪炉指出,“二工厂第一阶段已完成20万辆产能建设,4月8日会正式公布。但这20万辆是按照一年来算的,扣除已经过去的3个月,今年不能算为50万辆产能。”

  但即使按此计算,北京现代二工厂仍有7万台以上的产能放空。而在车型上,除却新伊兰特并未有新的车型导入。北京现代研发中心一位工程师透露,“2008年新工厂可能加入的车型,除了新伊兰特,还有一款车就是御翔。目前,我们正在对御翔进行改款研发,未来将投入到新工厂生产。”

  面对产能可能放空的二工厂,北京现代一位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并不担心,“实在不行也可以给韩国现代代工,生产出口的车型等”。虽然代工是韩国现代在全球扩张屡试不爽的方式,但这意味着投入巨资兴建的第二工厂将沦为仅仅收取加工费的代工厂。这恐怕是北京市政府在这家倾注了大力支持的合资企业里所不愿意看到的。

  研发中心实力薄弱

  相比二工厂的推迟落成,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的进展速度更为缓慢。

  据悉,原因主要是在研发中心建设过程中缺乏经验,“经常是施工到了某个环节,大家还要坐下来重新讨论。设备采购上,各种谈判也进展缓慢,原因还是相关经验不足。”北京现代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开工建设的两年时间里,人才到位缓慢。按照规划,该中心研发人员要达到600人以上。目前,包括新招聘的人才及大学毕业生,该中心只有50人左右,且实力相对薄弱。按照北京现代透露出的信息,该研发中心要到2010年才能达到600人的编制。

  在人才数量上,上海泛亚有2000多名研发人员,奇瑞研究院有1000人,日产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也有600人以上。相比上述研发中心,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相去甚远。“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研发人才。而能否找到真正有用的人才,更是一个未知数。”一位合资企业老总透露。

  正如这位老总所说,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刚建立不久的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与其“竞争”,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包括北汽福田等汽车企业就有研发人员“跳槽”至北京汽车研究总院。

  “合资企业研发中心是支撑企业快速国产化,加速引进车型、适应市场的基石,如果北京现代不加速研发人才的招聘,投巨资兴建的研发中心将形同虚设。因此,研发中心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考验着北京现代。”业内人士认为。

(编辑:大羽)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北京现代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