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场成本上扬的风暴正席卷整个商用车界。自2005年、2006年开始的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之风在今年年初越刮越猛,并使整车企业走到了“何去何从”的拐点上。
涨还是不涨?商用车企面临着抉择。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石油价格已突破100美元/桶,导致下游的橡胶、轮胎等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生铁价格从年前的3800元/吨涨到现在的4500元/吨,钢材价格大幅上扬,并且还在继续上涨;国内外轮胎企业纷纷酝酿涨价。这些消息,让不少商用车整车企业高层如坐针毡。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导致了零部件总成价格的上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轻卡厂家高层告诉记者,“这些零部件价格上涨,导致我们的成本压力骤增。而且,整车生产时需要大量钢材,这也带动了成本的增加。如果价格再不上涨,恐怕就会影响到整车质量。”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一家生产中巴见长的企业。“整车最主要的两大原材料——钢材和橡胶价格都在上涨,这让我们有点吃不消。”这家企业高层认为。相比一些轻卡产品单车提价2000元左右的幅度,这家中巴企业预测每辆车的成本至少增长了5000元。不同的是部分轻卡企业目前的产品价格已经开始浮动,而中巴企业则计划春节后再行动。
而在采访中,多数中重卡、大中型客车企业表示不会涨价。重汽、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宇通、大金龙、中通等诸多企业负责人坦言,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是这些企业都选择了“不涨价”,通过优化供应链或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来挖潜和节省成本。
“现在不能涨价。”一家重卡企业的高层告诉记者,“多数企业都没有涨价,如果我们先涨价,在市场上就会非常被动。国内用户对价格极为敏感。”这种看法代表了不少企业的心态。
然而,成本的压力就摆在面前,这些商用车企业又能撑多久呢?
成本大幅上涨
卡车企业不敢轻举妄动
进入2008年,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零部件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上升,由此导致卡车的制造成本不断增加。面对成本压力,卡车企业将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涨价,还是自己消化?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重卡和轻卡企业。
成本上涨已成定局
2007年以来,钢材价格受国内外需求旺盛、库存减少及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影响不断上扬。截至2007年10月末,钢材综合指数115.9点,比年初上升10.8个百分点,涨幅为10.2%;同比上涨9.5个百分点,涨幅为8.9%。
记者从市场了解到,进入2008年,生铁从年前的3800元/吨,涨到了4500元/吨,钢材价格也大幅上涨。
由于商用车原材料主要为钢材、橡胶、塑料件,其中钢材约占汽车重量的70%,这就决定了钢材的涨价势必导致卡车成本上升。一位卡车企业高层告诉记者,铸件、钢板弹簧、车轮、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等这些部件都要使用钢材,因此钢材涨价给卡车企业带来的压力很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