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口马3与国产版同门相残 外资制衡术显疲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7:57  京华时报
进口马3与国产版同门相残外资制衡术显疲态

图为进口马自达3两厢 [参数配置][组图欣赏]

  3月9日,进口马3两厢车正式在华上市,定价13.98万-16.98万元,这一定价让进口马3闯入了国产马3的价格区间,二者将陷入一场内战。事实上,马自达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从标致雪铁龙制衡东风的失败,到韩国现代旗下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间的内耗,不难看出,跨国汽车巨头在华“一手托两家”的制衡术已尽显疲态。

  土洋马3短兵相接

  根据一汽马自达的价格策略,进口马3两厢车共有3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3.98万元、14.78万元和16.98万元。该车为原装进口,定位于A级高端市场,配备了1.6L和2.0L两种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竞争目标直指卡罗拉(参数配置 图库)和速腾(参数配置 图库)。在价格上,该车甚至比同级国产车更低。例如,其1.6L自动标准型售价13.98万元,比卡罗拉1.6L自动挡低了5000元,比速腾1.6L自动挡低了1万元。事实上,进口马3两厢车瞄准的卡罗拉和速腾同时也是国产马3的对手,也就是说,进口马3两厢车的潜在对手还有国产马3。

  由于此前国产马3是在长安福特重庆工厂生产,在长安马自达销售公司销售,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有意思的局面:同品牌的同个车型在不同的销售网络销售。而国产马3的售价为12.8万-15.48万元,进口马3和国产马3的价格区间出现交叉。对此,兴业证券汽车分析师林木红坦言,在中国市场上,同品牌同车型在不同网络销售的情况非常少见,在全球市场上更是几乎没有。进口马3的出现,对国产马3来说无疑是一个冲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国产马3交还给长安马自达销售后不久,一汽马自达就向经销商公布了进口马3的预订价格。也恰恰从1月份起,国产马3的销量有了一定的下滑。

  但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经理安显林并不认为进口马3会冲击国产马3。他表示,这两种车之间有一定的差价,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他还表示,由于长安马自达只有50多家4S店,因此今年前两个月国产马3销量同比下降也是正常的。一汽马自达副总经理于洪江也表示,国产马3主打的是A级中低端市场,进口马3则主攻A级高端市场,因此二者没什么交叉。

  网络重整成效有限

  事实上,从去年9月开始,马自达便想方设法协调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这两个销售网络,但目前的成效并不明显。

  “这个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这两个网络,我来北京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这个。”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马自达中国(北京)公司总裁山田宪昭曾这样告诉记者。而对于“如果两家公司销售的车型产生竞争将如何解决”的问题,山田宪昭表示,他不会安排一汽马自达只销售中高级车型、长安马自达只销售中低端车型,“由于我们每个级别只有一款车,所以不用担心两个网络产生内耗。”

  谁曾想到,如今只过了3个月,两个网络的矛盾便已显现出来。

  马自达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初将国产马3收回给长安马自达销售时,需要补偿给一汽马自达一款车型,由于一汽马自达需要A级车,因此只能把畅销的进口马3两厢车授权给一汽马自达销售。按照马自达当初的想法,进口马3两厢车主要拼杀进口车市场,而A级车市场还是以国产马3为主。但后来一汽马自达在为进口马3定价时,考虑的却是进口马3作为冲量车型,应主打为最平价的进口A级车市场,因此,进口马3与国产马3短兵相接在所难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汽马自达的经销商往往以国产马3为比较对象来推介进口马3:“这车与国产马3价格差不多,但优势是原装进口。”

  外资制衡日渐吃力

  汽车行业资深专家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马自达的例子可以看出,随着中方话语权的提升,目前跨国汽车巨头在华“一手托两家”,希望靠车型、技术轻易控制中方伙伴的制衡术已显出疲态。

  据悉,由于马自达的两家中方合作伙伴分别是国内第一大汽车企业一汽和第四大汽车企业长安汽车,所以马自达在这两家企业间寻求平衡,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马自达如今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此前不久,随着东风、哈飞联姻蓝本的公布,标致雪铁龙一直追求的通过合资哈飞制衡东风计划也宣告破产。此外,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也是一个典型案例,由于其旗下现代品牌和起亚品牌分别在北京和江苏盐城生产,合作伙伴分别为北汽和东风,而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的车型其实都出自同一平台,只是外观及悬挂的LOGO不同,因此,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各细分车型如途胜(参数配置 图库)和狮跑(参数配置 图库)、雅绅特(参数配置 图库)和千里马(参数配置 图库),在市场上也存在着激烈竞争。

  对此,兴业证券汽车分析师林木红表示,可以预见,发生在马自达、现代身上的这种矛盾和内耗,会很快蔓延到其他跨国汽车巨头身上,跨国汽车巨头在华“一手托两家”的发展思路正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编辑:石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