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美车展上的中国通道(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9:49  经济观察报

  只有欧系豪华车群聚在展馆的一侧,占据四分之一的面积,显得与世无争。但每个豪华车企都目的明确。宝马把北美车展视为全新X6的全球首发战场,作为在北美市场销售最好的欧系豪华车,宝马希望这款X6能够成为他们继续扩大市场的功臣。奔驰、奥迪也在推出更打眼更适合美国市场的车型。

  而在北美这片硝烟弥漫的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的机会在哪里?

  欧裕华认为,北美是全球最大的SUV、皮卡消费地,作为国内少有的专注于该领域的长丰汽车来说,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整车价格,是日韩更是欧美汽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吉利则认为,自主品牌有能力在中国整体拉低合资品牌汽车价格,就有能力用这种优势闯进美国,甚至拉低北美市场的汽车价格。

  同时,李书福还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今非昔比。本届车展上,吉利备受关注的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就是全球首创。”

  王传福则两手准备,除了自主品牌本身的优势,身为世界电池大王的比亚迪将在几年后,凭借独特的电池解决方案,以新能源的姿态进入美国市场,“新能源是国际化的大趋势”。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欧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变化的调研结果,也为自主品牌带来了更好的消息。罗兰·贝格发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正由于价格原因无法购买新汽车。人们的需求因此从品牌、驾驶乐趣转向具有能把他们从A地运送到B地等基本功能的、性价比高的汽车,全球将转向低成本汽车市场。

  艰难的通道

  相比前两届车展上吉利、长丰等“将大举进军美国市场”的豪言壮语,本届车展上的自主品牌老总们却格外谨慎起来。

  已经凭借与英国锰铜公司合资生产出租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低调表示,“吉利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还要等两到三年时间,我们已在这里设了办事处。”

  第一次率领比亚迪参展,却已多次亲身观展的王传福也把进入北美市场的时间锁定在三年以后。

  长丰则打算在美国当地建厂,并已经与美国另一汽车制造商接洽,减少汇率损失和适应当地需求。

  此次自主品牌高调参加2008北美车展的目标异曲同工:预热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接寻找并洽当地经销商,为几年后做准备;积累国际经验,充分调研北美市场的相关准入规则。

  自主品牌越来越清醒地战略令人欣喜,但楼上的汽车巨头们正在通过另一个手段——新能源技术革命来拉开与中国汽车企业的距离。各汽车巨头们至少带来了25款新能源汽车或概念车。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的双膜混合动力有待市场检验;吉利、长丰等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不仅不突出,甚至难言先进。

  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早在一年前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就坦率地表示,“如果我是中国自主品牌,在进入(美国等)成熟市场时必须做好充分考虑。在自身产品和战略不成熟的时候,不要把进入美国市场作为一个实验。”

  与此同时,在宝马、丰田等展台边认真拍照、记录的印度人、俄罗斯人也正在挖中国的墙角。克莱斯勒亚太地区负责人墨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印度等新兴市场同样具有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不排除在印度建厂,生产低成本、高性价比的车型占领市场的可能。

  面对比尔“我们为什么要买吉利,而不是买福特”这个问题,李书福“吉利有自身的品牌、技术优势”的回答有些牵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谚语对于曾经叱咤全球的福特们依然适用。

  由地下一层到地上一层,一个电梯间的距离,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艰难的上升通道。

  王秋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