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小虞:车市最不用国家操心(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1:43  南方周末
张小虞:车市最不用国家操心(2)

张小虞从小就意识到,汽车对于一个国家多么重要。 徐 钟/摄

  轿车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周末:轿车生产控制什么时候才有所松动?

  张小虞:改革开放以后,汽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到了计划管理体制稍微松动的1984年,那个时候赵 紫阳才有批示“汽车有需求又有能力,应该允许其生产”。

  那个时候的计划生产就变成两套版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很多地方汽车厂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

  指令性计划就是国家给计划内的钢材,生产出来的汽车要交给物资部门统一分配,价格是固定死的。

  企业自己拿到的材料组织生产出来的车,价格会高一点,价格的“双轨”就是这样开始的,当时的两种价格相差20%—30%。

  像北京212吉普车,计划内的价格大概是2万元,自销的价格可达2.5万元或2.8万元,卖3万元的时候也有。

  到了1985年,国家开始第七个五年计划,确定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当年全国汽车产量到达40万辆,轿车是5000辆。

  南方周末:轿车企业的合资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张小虞:1986年的第一个汽车研讨会,我参加了。当时我在中汽总公司当经理,后来在规划司当司长。那个时候国家也提出中国汽车要大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发展轿车,轿车必须进家庭。

  1984年-1986年批准三个轿车合资项目,依次为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上海大众。当时这三个合资企业,不只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也是全国所有的合资企业里最大的三家。当时上汽定的轿车生产能力是3万辆,广汽是1.5万辆,北汽是2万辆。

  南方周末:为什么定的量这么低?

  张小虞:当时以为轿车市场容量就是四五万辆。

  我们当时找合资企业,是先跟美国通用接洽的,通用没法想象一年生产2万辆的工厂,还开玩笑说是不是翻译错了:“是不是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生产2万辆?”

  后来大众公司很有远见地接受了这个方案,大众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前景,也没提什么附加条件。

  那个时候我们中外合资的企业还不成熟,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大众就在上海老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一汽那个时候还要生产“红旗”轿车,所以没有被改造。

  随后轿车市场迅速放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来几年,大量的走私轿车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好像1986年一年大概走私轿车就达十几万辆,正规生产的轿车加上走私进来的,那一年就有二十多万辆,当时好多地方,包括山东、海南都靠走私发了大财。

  南方周末:当时中国市场能吃掉这些车吗?

  张小虞:改革开放后,大家富起来了,有钱了,轿车的需求量很大,这一点是国家计划部门没有预计到的。

  其实,关于轿车进入家庭和怎么发展家庭轿车的问题,国内一直在争论,直到2000年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央才在建议书中写上一句话:“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1994年的产业政策曾提到:政府鼓励个人购买轿车。之后就没制定汽车政策,因为一直在讨论,尽管政府原则上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当时没有钱、没有路、也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没想过靠消费拉动市场,靠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南方周末: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信息,说您去韩国时,发现他们国家的消费观和我国刚好相反。

  张小虞:我是1994年到韩国去的,当时国家成立了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下面有四个小组,其中一个就是汽车小组,汽车小组推动了大量的合作。

  当时韩国人认为中国发展轿车的条件太好了,应该加快轿车的发展。我当时就说中国才刚刚改革开放,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韩国一位工业局长就说:从韩国的经验来看,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先天的资源,但是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就业。

  我们讲的吃饭是吃粮食,他理解的吃饭是就业。

  第二个问题他就问:“中国人为什么不买国产车?”我就反过来问他“为什么韩国人都买国产车”,他就谈到,韩国的国民意识跟中国不一样,韩国人认为买外国车是不爱国的表现。比如说你买了一辆外国车,首先税务局的人就会常常来查你的税,查你的收入是否正常,查得你心烦意乱。另外,如果你开外国车到酒店,就会被引导员引至地下室最偏僻的角落。这就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我到人大开会,好车就要上最高的台阶,不好的车如“上海牌”就放到最下面。

  第三点就是堵车的时候,如果你开的车是外国车,所有国产车经过你的时候都向你按喇叭,侮辱你、瞧不起你。

  所以韩国能够及时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让老百姓都买国产车。这在中国是做不到的,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国产车。

  南方周末:我国真正发展轿车是在什么时候?

  张小虞:中国的轿车工业的真正发展是在2000年——国家决定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之后,2000年全国汽车产量是200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是60万辆。60万辆轿车中,私人购买不到30%。

  在2000年,在面对WTO的时候,汽车工业被列入最危险、最令人担心的行业,而现在汽车行业却最令人振奋。2000年,我们的产量在全世界排第八、第九位。就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我们现在排到世界第三位。从市场销售量来讲,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原来的被动的进口,现在已变成了批量的出口。

  现在我们自有品牌的商务车(含货车)占有市场的80%,轿车占20%,今天自主品牌的轿车产量增长率在40%以上。这是国产车又好又便宜的结果。现在的进口车基本上是在3.5万美金以上的高端车。

  南方周末:应该说,没有合资就没有中国汽车工业的今天吧?

  张小虞:上海合资的桑塔纳,它的国产化达到60%用了8年的时间,到了新世纪后,轿车生产的当年就能实现50%-60%的国产化。

  汽车合资企业,首先是培养了人才,不仅培养了制造工艺的人才,也培养了设计人才;然后是奠定了零部件工业的基础,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汽车工业不搞合资,不搞引进,汽车工业后期不会这么快发展。那些否定合资作用的人,都是虚无主义者。一些人总设想什么“如果当初……那么现在会怎样怎样”,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南方周末: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是您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没有想到的吧?

  张小虞: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三个市——“车市、房市和股市”,其中,车市是国家最不用操心,百姓最满意。

  从今天来看,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厂和发动机厂都在中国,用不着五年,全世界最好的研发中心也会在中国出现。我们打算用3年至5年的时间,来消除和日韩之间同类产品的质量距离。

  我们前两年提出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包括大学生和“海归”。不多,再过5年,这支队伍就会建立起来,供给他们研发的条件也会建设起来,那个时候我们自主品牌研发的产品的市场份额肯定不止20%,可以高达50%以上,成为汽车技术的主导者。

  在轿车领域,大概还要3—5年的时间,我们的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会慢慢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我们不排斥合资,我们很多合资企业一合作就是30年的。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要跟已经合作的企业分手,而是我们要走到国外去,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