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汽车中国能否领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0:56  人民网-市场报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谁能把握机会,占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谁就将引领汽车市场的未来。

  在全球石油开采量越来越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趋势下,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一触即发。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能源的多元化,新能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焦点。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汽车新能源革命将成为继“福特流水线生产”、“丰田精细化管理”之后,世界汽车发展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产业变革。国家发改委于11月1日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11月14日至17日,作为新能源技术研发风向标的必比登挑战赛在上海重燃战火,大众、通用等国外厂商以及上汽集团等国内企业参赛。他们带来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谁能把握机会,占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谁就将引领汽车市场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需要过程

  如何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使其进一步批量进入市场,这是各国汽车生产商共同面临的难题。

  新能源汽车按国际技术规范可分为5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如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液化天然气(LPG)汽车;三是基于化石燃料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CTL)、天然气制油(GTL),以及二甲醚(DME);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汽车和生物柴油汽车;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目前大众、通用、丰田和福特等在研究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东风、一汽、长安、奇瑞等汽车公司完成了各自承担的混合动力轿车课题,研发的产品在技术方案、结构特点、成本价格方面各具特色,目前我国已经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虽然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真正实现市场化还会遇到很大挑战。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在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生产燃料电池车没有问题,但生产以后,消费者去哪儿加氢气?车价能否承担?这都是后续问题。要引进混合动力车,必须是上百万人能买得起的,而不仅是小众消费者,我们必须要考虑大众的承担能力。”

  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如国内二甲醚制取资源丰富,但二甲醚价格较高,整车成本比普通客车高2万元左右,而且需大量投资新建加气站;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瓶颈,比同类汽油车高20%左右;燃料电池汽车需要耗大量电能电解产生氢,必须始终处在零下200摄氏度液体状态下,不利于储存和运输,且成本很高。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认为,现在都是部分企业个别的突破了混合动力技术,个别的进入该领域。将来怎样考核混合动力的市场和产业化适应性,也需要再进一步研究,所以混合动力真正大批量、大规模的产业化还有一个过程。

  李万里说,成本过高也成为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推广的瓶颈之一。如何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使其进一步批量进入市场,这也是各国汽车生产商共同面临的难题。

  汽车正成为重要污染源

  开发新能源汽车是关呼国家、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利益的大事。

  虽然开发新能源汽车,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环境污染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汽车正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661个城市中将有400多个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由煤烟转为机动车;在全球10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已占8个。开发新能源汽车是关乎国家、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利益的大事。面对这样的要求,必须加快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国家要有近期、中期、远期的汽车发展规划,怎么解决近期面临的能源紧缺和环保压力问题,最快的、能够在节能减排里面发挥很大作用的,就是柴油化的问题,因为柴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

  余卓平认为,从近期来看,柴油技术相比混合动力技术要重要,只要能快速解决燃油的质量问题,节能减排将会很快达到效果。

  上海社科院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新华认为,可再生能源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能源,开发中国丰富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辟新的替代能源供应渠道是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途径之一,更是21世纪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现实选择。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对《市场报》记者说:“上汽新能源汽车研发的3个战略重点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我们明确新能源“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混合动力汽车2008年小批量投产,2010年达到万辆级产能;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研发应用,2010年实现商业化示范运行。”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是战略选择

  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实现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据专家预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对中长期的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我国汽车行业目前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专家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此外,中国具有实现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后发优势。能源的多元化、排放的洁净化将会推动节能型汽车的发展。尽管发达国家均大力推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实施转型的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普及率相对较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汽车行业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并不是一句空话。本报记者 刘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