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莱斯勒前景难测 国产大捷龙开局不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10:17  财经时报

   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的不佳表现,以及处境艰难的自身环境,可能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克莱斯勒品牌的信心

  虽然克莱斯勒前景难测,但这不妨碍其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打算。这家刚刚被戴姆勒抛弃的美国老牌汽车公司,不仅9月份从上汽股份挖来了带领上海通用取得市场成功的墨斐,还打算与中国最大的独立汽车制造商奇瑞结盟,又与东南汽车携手征战MPV市场,但其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实现吗?

  大捷龙开局不佳

  11月6日,克莱斯勒集团新任副总裁、亚洲业务首席执行官墨斐驾驶着首款国产道奇品牌新车凯领出现在东南汽车。凯领与上市不久的国产大捷龙由东南汽车共线生产,同属MPV车型,是克莱斯勒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9月21日,在成都国际汽车展上,国产大捷龙正式上市,价格为31.9万元至35.9万元。

  东南汽车与克莱斯勒的官方资料显示,国产大捷龙为克莱斯勒第4代MPV车型。

  在海外市场,克莱斯勒大捷龙早已上市多年。2002年9月,当时还叫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大捷龙就通过进口引进到了中国。

  不过据《财经时报》了解,国产大捷龙上市以后,并没有如克莱斯勒和东南汽车所预期的那样,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财经时报》:“东南汽车没有向该会上报大捷龙上市首月的产销数字,估计是数量太少,报上来也没意义。”而一般情况下,上市后反响不错的新车产销都会上报。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市场上观察,即使乐观地估计,国产大捷龙上市首月的销量可能也会在200辆以内。而此前,国产大捷龙所在地福建省闽侯县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大捷龙上市后,预计月销量为2000辆。东南汽车没有向《财经时报》透露大捷龙上市首月的销量数字。

  但有业界人士表示,不能仅凭一个月的市场表现断定大捷龙前景渺茫,因为任何一款新车上市后都要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

  令人忧虑的前景

  “不过,对于一款已经进口长达数年的车型来说,如此开局确实难以让人称道。”该人士说。

  今年以来,MPV车型的持续增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厂商的关注,标致雪铁龙等也纷纷下注这一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共销售MPV车型16.53万辆,同比增长20.75%。但在MPV主要品种中,2.0升至2.5升排量增长最快,销量同比增长56.19%,占MPV销售总量的53%;而大排量的MPV销量则明显下降,2.5升至3.0升排量的MPV车型销量同比下降31.68%。

  这一变化导致一度占据MPV销量冠军、主要生产大排量MPV的别克GL8风头尽失。前9个月,销量前五名的品牌依次为:奥德赛、瑞风、别克GL8、风行和骏逸。截至9月底,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12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70%。

  而国产大捷龙则是更高的3.3排量。“在油价持续上涨、人们‘节能减排’观念逐步增强的情况下,这种超大排量的车型很难成为主流。”一位汽车分析师说。在他看来,美系车之所以在全球市场遭遇滑铁卢,美国三大车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亏损泥潭苦苦挣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车型排量大。为此,通用和福特都已经放弃照搬北美车型到中国市场,只有克莱斯勒乐此不疲,这与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克莱斯勒车型在市场表现不佳也是自然。进入11月份,国际市场油价已经接近每桶100美元。

  “难兄难弟”式的合作伙伴

  大捷龙的定价可能也是导致其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来自市场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国产大捷龙上市后,进口大捷龙的价格在有些地区已经低于国产大捷龙,这自然无法引起消费者兴趣。

  而两个合作方更有点难兄难弟的味道。东南汽车长期徘徊在中国主流乘用车厂商之外,其与三菱合资生产的三菱品牌轿车在市场上乏人问津。

  而作为最早在中国成立汽车合资企业的克莱斯勒,20多年来的市场表现令人难以启齿。1983年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仅制造销售了25万辆克莱斯勒品牌的汽车。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吉普曾在1995年达到年销售近2.6万辆的最佳水平,此后几乎年年下降,到2006年仅售车6838辆,市场占有率仅为0.2%。

  7月3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将旗下经营困难的克莱斯勒出售给美国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这类公司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大幅削减成本和严格的运行控制,使公司恢复盈利后出售。

  因此,国际汽车业普遍认为,克莱斯勒迟早还要被出售,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其远景规划和新产品开发,使其未来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的不佳表现,以及处境艰难的自身环境,可能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克莱斯勒品牌的信心。”汽车分析师卢荡说。

  但他同时认为,这两个在中国市场相对处于边缘位置的汽车厂商,在沉浮了多年之后,到了一个新方向,或许在MPV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气。本报记者 高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