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谈合资企业境界和本土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8:12  中国汽车报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谈合资企业境界和本土优势

  3年前认识丁磊,只是在《汽车族》杂志年度车型颁奖仪式上的一面之缘。在他之前,上海通用的两位中方老总都是中国汽车业界的优秀管理者,率领上海通用开拓创新,在很多方面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先者。丁磊上任时,媒体和公众对这位刚过不惑之年就接手上海通用的少帅还不那么熟悉,难免为他捏一把汗,因为“高位接手”持续领跑绝非易事。

  3年过去,再见这位“年轻的老汽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从容淡定的神态和对中西方文化的独到理解。在他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境界”和“ownership(主人翁意识)”完美结合,展示出中国汽车人独立的民族性格与宽阔的国际视野。我很高兴有机缘进行这样一场对话,在合资企业中进一步看到了中国汽车人的成熟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 ———题记

  务实与合作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李庆文:丁总你好,欢迎做客“社长对话”栏目。你担任上海通用总经理已经3年了,其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丁磊:这3年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发生关键性转变的3年。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井喷”增长,2004年是一个缓冲期,从那时开始各大跨国公司把注意力更集中于中国市场。比如通用公司,除美国外,第二个优先地区就是中国。其他公司也是这样,丰田、大众都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无论从市场容量还是工业化水平看,中国汽车业这几年都在飞速发展。从过去注重市场占有率,到现在更注重自主开发能力,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品牌经营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这是很大的跨越。我还记得在2003年和2004年,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 “价格战”,但现在几乎没有人谈打“价格战”了。“价格战”是市场规律作用下的一种现象,但是仅仅用“价格战”抢占市场,是一种非常简单、初级的做法。

  李庆文:上海通用这几年来在轿车领域可以说始终是领先者,不仅在销量上,包括塑造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培育和管理品牌、产品开发和本土化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在有的工作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上海通用公司的管理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希望听一听你们在企业文化、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

  丁磊:感谢李社长的肯定和鼓励。上海通用拥有很好的团队,前几任上海通用的领导都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

  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第一个重点是务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俗地解释就是,别来虚的,说得再好,如果在市场上不适用,就是没用。我们要务实地做中国市场。企业文化第二个重点是合作,是在中外合作中追求双赢。中方的领导层经历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所以外方很信任我们,他们相信我们是为了这个企业更好发展。本土企业也不能把跨国公司绝对地“妖魔化”,实际上他们带来的无形经验和知识有很大价值,是不可量化的。合作的第二层含义是我们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合作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照顾各方利益,争取双赢。

  你刚才说我们的领导队伍比较年轻,我认为还不够年轻。从目前的岗位看,大概有200多位高级经理以上的干部,此外还有两三百个潜在的可以适合这些岗位的人。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国际化眼光、思维和境界。

  李庆文:做事情首先是眼光和思维,能看清楚、想明白,才能做好。

  丁磊:如果整个项目失败了,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在企业里,无论是公关部门还是生产部门,都要围绕市场,要有合作意识,而不是只从自己的部门出发考虑问题。我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一种境界,不能只看着自己那一摊事情,自己那一摊做得再好,没有全局观,大家就要扯皮。你做得完全对,我也做得完全对,但结果是错的,是没有市场作用的。

  境界就是“跨上一个台阶”想问题

  李庆文:全局观的核心是关注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点。你衡量不同岗位全局观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丁磊:通过合作,把整个公司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排除部门间的壁垒;如果一件事没人管,就要想法管起来。达到这两个境界,公司文化就能健康发展。我们提出“ownership”,就是责任感,也可以叫“主人翁意识”。

  李庆文:佛学里讲“境界”,诗歌、散文讲“境界”,在企业管理中也提“境界”,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文化的要求,文化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境界”,可能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在管理中,机械性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量化。那么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怎样去测量“境界”?

  丁磊:这确实需要操作性。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跨上一个台阶”想问题。比如说,一个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和一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产生了矛盾,市场部说要抓住市场机会,赶在春节前把新产品投放市场,而生产部门说按生产计划只能春节后生产出来。两个部门都没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境界,需要站到另外一个高度,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是不是应该抓住这个市场机会?如果应该,生产部门就要协调各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企业往往是领导承担协调工作,但我会问他们:如果站在我的角度,你们会怎么解决?就好像爬山一样,在山底下大家为选哪条路到山顶争得不可开交,其实从山顶上往下一看,一目了然。

  李庆文:你要求的境界是不仅仅在自己的职位上想问题,而且要站得高一点,用系统的思维,而不是本位主义去想问题。这种方法能打破部门边界,突破部门界限,使跨部门的整体协作更为自然。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的硬性要求,更需要思想的渗透。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思想的渗透。硬性的指令“立正”、“稍息”、“向前看”很容易,但是不可能总用这种方法管理。思想渗透是软性的,做起来非常复杂,但如果真正做到了,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这种作用可能就是大家经常讲的“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

  丁磊:在我们的年度考核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是否以市场为导向,二是如何处理部门矛盾。我希望他们绝大多数的不同意见,自己可以协调解决。

  我的理念就是授权,让相关管理者自己决定。他们的决定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即使让我在很短时间内决策一个事情,不见得比他们高明,很可能不如他们。授权对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公司是很有效的。

  李庆文:授权比行使权力更难。应该说这是新时代对公司领导的要求,会行使权力的领导是优秀的,但会授权的领导才是卓越的。让全公司员工达到一定的境界,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行动,是提高领导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中国管理者能更准确地把握本土市场需求

  李庆文:你刚才提到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习惯。现在我们看到,包括美国通用在内的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本土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国际汽车行业共同的认识。我认为,全球化的思维也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从历史纵深的角度,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你怎样看待通用公司和上海通用的互相借鉴问题?

  丁磊:上海通用是一家合资企业,立足于中国,在对中国市场响应和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是高于通用的平均水平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李庆文:这个判断出人意料。全球汽车界历来认为,通用公司在分析市场、把握市场、品牌塑造和传播能力上是很强的,而通用公司也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领导者。

  丁磊:在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上,我们比他们更准确,品牌建设效率也更高,赋予品牌的内涵更贴近当地的需求,因为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状况,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趋势,对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理解,比他们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比如雪佛兰、别克(参数配置),我们在中国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活力,与在国外有非常大的不同。另外,我们的效率很高,创新能力很强,善于创造新的模式和做法。

  应该说,上海通用在通用公司业务量中占有率很大,财务贡献也很大。更重要的是,我们是通用在中国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中的一个基地。从全球跨国企业来看,因为有上海通用,所以通用能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瓦格纳在不同的场合都非常明确地表示,除了美国,中国是他的“最高的优先级”之一,他也要求派到这里的专业人士是全世界最强的。

  李庆文:你的话印证了中国著名学者的预计。季羡林老先生在上世纪就讲,我们正在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在技术制造能力上显示出中国特色不太容易,但是中国特色在于哲学、宗教、管理。如你所说,我们在通用的全球体系里,什么地方领先于通用?是品牌管理、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对产品的准确定位和把握。在不少人眼中,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里,中国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在这方面能力很弱,甚至有观点说“中国人既不会造车,也不会卖车”,这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神秘化国外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

  美国通用的优势是产品多样化、细分化,但是哪个产品能适应中国,到了中国后要加入什么样的内涵和要素,采用什么元素本土化,这需要本土管理者和工程师下很大功夫。

  丁磊:中国本地的管理者要做到不盲从,要问个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公司的客观条件和客观因素是相同的。我们不会盲从,但也不拒绝先进经验,而是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做法。这也是一个差异,或者说中国本土管理者的智慧融入。

  李庆文:你刚才提到,上海通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很想请你简要概述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丁磊:在具有把握本土市场的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把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战略性任务,概括起来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第一是产品的竞争能力,包括整车特性、环保、油耗、各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第二是产品开发能力,现在我们走两条路,一条是整合国际资源,通过参与通用全球平台的开发,吸收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培养最尖端的人才;另一条是建立在自主开发基础上的本土平台。

  第三是经营能力。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如提高在制造、采购、信息和质量管理上的效率,我们现在有一两个厂的平均劳动效率已经超过了丰田的平均水平;二是在新兴产业链上的效率,比如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配件业务等。

  第四是先进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开发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周 菡 整理/ 摄影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