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换标的“转型”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0:03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杜悦英

  11月6日,吉利汽车新标在北京揭晓,安徽大学学生岳贤德的设计方案最终脱颖而出,捧得200万元大奖。吉利360万元全球征集新车标活动圆满结束。据了解,吉利新标将与现有车标并存,很可能是吉利“六个六”旧标用于低端车型、华普的标志代表中端车型、吉利神鸟新标将用于高端车型。

  吉利方面表示,此番换标,主要原因是企业已经开始战略转型,老车标已无法承担树立吉利新时期、新形象的重任。作为吉利战略转型的直观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车标调整成为必然。新标的推出,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吉利跨入又一崭新发展阶段。

  内功:转型与提升

  车标是汽车企业最为鲜明的旗帜,它承载并传达着产品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丰富的内涵。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更换标志,以实现新的品牌诉求成为一种必然。吉利相关人士称,此次换标是吉利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

  近一时期,吉利在发展愿景、理念、战略目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质量管理、国内外市场营销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凸显新貌是吉利换标的诱因。正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所言,吉利换标,就是要摆脱吉利长久以来在消费者心中低端、低价的经济型车印象,塑造全新企业形象。

  换标背后,是吉利在战略运筹与技术攻关上的屡屡亮剑。今年5月,吉利宣布战略转型。李书福表示,吉利要通过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的提升,实现由“成本领先向品牌创新”的转变,由“低价优势”向“技术优势”的战略转型。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截至目前,吉利已经取得发动机CVVT技术、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助力EPS等核心技术;并在油电混合动力、电子平衡动力总成技术、高速爆胎及制动技术等安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突破,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

  继成功研制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后,吉利更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发5款混合动力车,包括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弱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FC-1C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电机和“双行星排”动力总成全混合动力汽车,旨在新能源、新动力开发运用上取得更大突破。

  抢占战略制高点与技术升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立身之本与动力源泉。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的斩获与发力,无疑是吉利下一步进军中高端市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提升整体竞争力,正是吉利新车标传达的最重要内涵。

  外力:扩大世界影响

  换标在国内汽车界早已不是新鲜事,最近甚至激起热潮。但是相比较于长城、比亚迪、长安、双环等换标过程的相对低调,吉利换标耗资360万元,历时近一年,范围面向全球,声势浩大,赚足了眼球。

  虽然高调换标褒贬不一,但从品牌经营的角度讲,这是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策划。吉利以更换车标为契机,搭建起世界聚焦的舞台,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据吉利相关人士介绍,去年以来,吉利迅速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合作日益扩大,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中,出口态势良好,吉利副总裁王自亮称,海外销售已经打开局面,继续向好发展。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出口整车1568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全年有望突破4万辆;在中东、欧洲、美洲和非洲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网络。今年4月,吉利在乌克兰完成了SKD件组装并成功下线;并购英国锰铜公司,合作生产吉利经典出租车英伦帝华的项目也已确立。此外,吉利在在海外人才战略和海外售后服务上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利认为,公众对吉利的旧有印象并没有随着吉利国际化的进程而有所改变。换标成为打造吉利国际化新形象的必然之举。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走向世界,吉利换标体现了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新战略思路,即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规律,构建新的管理与品牌,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谈到吉利换标时表示,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吉利提出战略转型,打造国际品牌,是新的理念和目标。自主品牌必须建立世界品牌形象。

  保障:知识产权维护

  新标亮相后,吉利方面表示,为了有效保护新车标的各项知识产权,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吉利对部分优秀作品已经分阶段依法进行了相关注册申请,最大限度地避免知识产权纷争。

  在这一方面,吉利有过前车之鉴。2002年12月,丰田指控吉利在美日汽车上使用的车标酷似丰田汽车“小地球”造型的注册商标,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侵害了丰田公司的商标权。虽然官司以吉利胜诉告终,但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商标的知识产权这一雷区如不小心防范,或将陷入麻烦,给国内自主企业征战海外市场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这次吉利未雨绸缪,绕过了“模仿”与“抄袭”的怪圈,有效规避了这一壁垒的阻碍。

  标识是沟通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吉利发展到新阶段,战略转型、打造国际品牌,这些信息需要一个全新的标识去传达。但正如李书福所言,品牌建设不可能是换个徽标这么简单。对于企业而言,换个标识也许容易,但品牌的锻造与重构是一项系统、缜密、复杂的工程,品质保证、技术进步、管理精益、服务优化等方面才是对企业最为严峻的考验,这些正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石。

  具体而言,吉利在换标之后,技术水平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如何保证、品牌形象如何重塑、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人员素质如何提升、销售渠道如何拓展、服务系统如何完善,更是吉利高层应该着力的重中之重,为之付出扎实有效的努力并得到市场的最终认可,远比亮个新标,单纯转换一下视觉效果更具意义,也更有必要。

  根据吉利的企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吉利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的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2015年的蓝图是,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2/3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

  徽标是表象,换标是信号。吉利在开启新航道后如何扬帆,我们拭目以待。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