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汽车市场如同诱人蛋糕 谁能享受终极美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0:35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市场前景诱人 国内外汽车厂商蜂拥而上

  北京的秋末冬初,长时间的呆在户外、吹着三四级的寒冷北风并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在上个星期,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一个试车场里,来自相关媒体的记者们却在冷风中兴趣盎然。吸引他们的,是通用汽车公司带来的五款采用新能源技术的汽车。

  在国际油价逼近94美元和中国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新能源汽车准入办法没几天的情况下,通用带着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来到北京,不管是无意的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都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通用加快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中国步伐。

  而之前,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通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步伐缓慢,远落后于其最大的对手丰田。但这次,通用从中国开始了一次巨大的改变。

  改变的动力,用通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的话说,是“因为中国是通用最大的机会,不容错过。”

  通用新能源汽车明年投放中国市场

  通用新能源汽车中国步伐的加快,来源于对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看好和对国际能源供应形势的日趋担忧。

  瓦格纳认为中国是通用最大的机会的话并不过分。今年前9月,在通用706万辆的销量中,中国市场贡献了75.3万辆,超过了一成。瓦格纳表示,通用的增长机会在于美国以外的市场,尤其像中国这样增长高速的市场。

  通用汽车公司研发及战略规划副总裁波立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目前全球汽车的保有量为8亿辆。15年后,这个数字会变为11亿辆。而在目前的汽车能源的供应中,来自石油的比例高达98%。”

  “我们希望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催化剂。”瓦格纳表示。记者注意到,这次和瓦格纳一起来到中国的五辆新能源汽车当中,欧宝C o rsa1.3涡轮增压柴油车、雪佛兰E-q u in ox氢燃料电池车、雪佛兰Tah oe双模混合动力车、土星A u ra轻度混合动力车均为亚洲首次展出。如此的规模,足以说明了通用的态度。

  不仅如此,波立达还告诉记者,明年,上海通用将正式推出一款新能源汽车。尽管波立达未能更多地透露这款车的详细情况,但据记者了解,这款车将是一款和土星A u ra类似的混合动力车,车型从北美直接引入。该产品的核心技术来自通用本部,将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合作开发,以确保此车型的性能符合中国的生产条件。量产后,该车型将使用雪佛兰品牌由上海通用销售。

  实际上,通用近年来在混合动力车行的推出上一直在加大力度,不仅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厂家,在技术应用上同样引人注目。据透露,通用今年共向市场推出4款混合动力车型,并将在今后的5年当中,每3个月向市场推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

  不过,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能否达到通用的预期,前景尚不明朗。此前,率先在华上市的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普瑞斯,市场反应乏有亮点。从2006年1月上市,普瑞斯去年全年的销量仅有1500辆。今年,普瑞斯的销量也仅为1000多辆。丰田也不得不将混合动力技术重点转向雷克萨斯等高端车型。据此分析的话,通用的混合动力车也许只有采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和较低的价格,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追捧。

  针对中国市场连续设立研发机构

  在带来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的同时,通用同期还在北京的亦庄举办了一个名为“高新科技能源动力技术展”的小型展览。在这个展览上,通用通过“近期技术、可替代清洁能源技术及汽车电气化技术和5款试乘试驾车、3套技术系统”展示了自己将全球领先技术融入本土、积极支持中国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力。

  这个展览,只是通用在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的一小部分。根据通用新能源长期规划,通用将斥巨资在中国布局两个研发机构。第一个是首期投入5000万美元的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这个中心将建在通用汽车园内。通用汽车园目前正在建设,计划总投资达到2.5亿元,位于上海浦东。瓦格纳表示,这个机构从事汽车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前瞻性技术的基础研究,负责将通用汽车在全球尤其是北美从事的前瞻性技术研究经验引入到中国。汽车园区一期将于2008年底完工,届时将有超过15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进驻。

  通用的第二个研发机构位于北京。通用汽车将与上汽一同联手清华大学,建立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首期的5年内,通用和上汽将提供5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按照通用的设想,第二个机构主要是多方一起研究制定一项全面综合的中国车用能源战略。

  通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将作为通用网络的一部分,进入通用汽车的研发体系;而在北京的研发中心也将共享通用在美国及全球的合作院校资源。瓦格纳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中国连续建立两个研发机构,主要是可以帮助通用更好地制定适应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汽车。

  汽车厂商蜂拥而上 谁将最终吃到美味蛋糕

  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不仅仅是通用,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的汽车厂商都看到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商机———尽管这美好的前景并不是谁都可以享受的。

  就在通用公布其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四天,大众汽车宣布将在2010年之前把在华生产的汽车的油耗和排放量削减20%以上,其所依据的手段是大众最新的FSI和DSG技术;而日产的新能源汽车策略则更具可操作性,他们宣布将通过改进现有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并通过先进的导航技术来减少交通拥堵以实现节能。

  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显然谁也不甘心被甩在后面。在上个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展上,来自一汽、东风、长安,以及现代、日产、丰田、宝马等国内外汽车厂商均带来各自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品。在参展的采用新能源技术车型中,混合动力技术依然占据主流,但燃料电池技术、纯电动技术两大类以及灵活燃料技术、乙醇燃料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车型同样引人注目。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民族自主品牌奇瑞此次展出了A5油电混合动力轿车,这款车型也有望成为奇瑞最早投放的新能源汽车。据了解,从明年开始,国内汽车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将陆续投放市场,如长安、东风、奇瑞等,而油电混合动力车成为多数厂家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破口。

  事实证明,汽车厂商已经足够清楚地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商机,并渴望能够将自己的产品尽快地推向中国这个有着庞大消费潜力的市场。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比如说目前多数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实际节油效果大多在20%到30%之间,但车辆价格却提升了30%以上,这样的性价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对于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来说,推广难度更大。燃料电池车造价十分高昂,像日产奇峻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投入高达800亿日元,整车造价也在1亿日元左右。纯电动车同样面临推广瓶颈,电池容量的有限使得车辆的行驶里程和动力性都十分有限,因而电动车只能在有限的车型种类上推广,短时间内家用轿车以及商用车都难以适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国内外汽车厂商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期待也许更像是一场“豪赌”,下注的筹码,除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之外,便是自己手中所能掌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也许可以打一个更形象的比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要想吃到这块蛋糕的人却必须迈过他和蛋糕之间的一道道障碍。在这个过程当中,吃蛋糕的人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跨越障碍的技术。二者兼备,才有可能享受到最终的美味。

  谁,会是最后的享受者呢?

  链接

  日本丰田普瑞斯(Prius)

  Prius是一辆以汽油化学能和电能为驱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它内部拥有一台独立的汽油发动机和一台电动机。既然有电能的介入,那必不可少的就是电池,P r iu s的电池系统采用的是丰田和松下联合研制和生产的镍氢电池,选择镍氢电池的原因是它有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放电过程控制简单、无污染等优点。此外,在丰田和松下的共同努力下,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大大降低。而整个动力系统的变速仅仅靠一套行星齿轮组,没有传统的机械变速器和离合器。

  此外,混合动力系统的组合采用了先进的混联的方式。顾名思义,混联方式是串联和并联的结合体,因此它也结合了串联式可使发动机不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始终在其最佳的工作区稳定运行,并可选用功率较小的发动机以及并联式可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或各自单独驱动汽车的特点,能够使发动机、电机等部件进行更多的优化匹配,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在更复杂的工况下使系统在最优状态工作,所以更容易实现排放和油耗的控制目标。(7I2)

  德国宝马氢能7系

  2006年11月22日,BMW氢能7系亮相柏林,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款供日常使用、几近零排放的、氢动力驱动豪华高性能轿车的诞生。

  BMW氢能7系装备了能够使用液氢燃料和汽油的6.0升V12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91千瓦/260马力,在4300转/分钟的转速下,最大扭矩可达390牛顿·米,在9.5秒内即可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高电子限速为230公里/小时。

  BMW氢能7系配有一个容量为74升的普通油箱外,还配有一个额外的燃料罐,可容纳约8千克的液态氢。双模驱动为BMW氢能7系提供了超过700公里的总行驶里程:氢驱动,200公里以上;汽油驱动,500公里。(7I3)

  政策背景

  进入新能源车生产领域 国内厂家需要准生证

  从本月开始,要进入新能源车生产领域的汽车企业,需要在经过严格的新能源车项目审批后,方能拿到项目的“准生证”。而正是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10月底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并宣布从11月起实施。

  显然,国内近年来兴起的新能源车热潮,是推动主管部门迅速出台《规则》的最大动因。由于在传统动力汽车生产领域,我国与国外汽车企业在技术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多数本土汽车生产商希望在新能源车项目上能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包括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和吉利在内的几乎所有本土车企,都开始下大力气投入新能源车项目的研发和商业化尝试。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可以看到,新发布的《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车概念(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与此同时,《规则》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此外,企业即便取得了新能源准入资格,仍需在商业化阶段接受主管部门监管。根据《规则》规定,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技术阶段。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也只能在批准的区域、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成熟期产品则与常规汽车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也与常规车辆相同。-本报记者万新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