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剑厚无锋--试驾雷克萨斯LS600h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9:31  《汽车导报》杂志
雷克萨斯LS600hL外观图片
雷克萨斯LS600hL外观图片

  评价:

  优:动力高效耗能低,后座豪华无敌。

  劣:方向感略显模糊。

  雷克萨斯丰田并没有简单地将混合动力当成一个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将这种技术不断完善,而且义无返顾地大量装备量产车型。重剑无锋,雷克萨斯LS600hL展示的是一种厚重实力。

  为什么丰田会在自己顶级品牌的顶级豪华车上采用混合动力这种形式呢,这是一种冒险吗?

  雷克萨斯的新名片

  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在刚刚出现时也许只是为了在德国群雄占领的豪华车市场中分一杯羹而已,但是很快他们发现其实可以得到更多,于是新一代雷克萨斯车型系列都采取了直接进攻的策略,而放弃了以往的“错位编制”。

  奔驰的豪华、宝马的运动和奥迪的幽雅,德国三强有着自己清晰的品牌特征,而雷克萨斯呢?因此丰田希望让Hybrid混合动力成为雷克萨斯的一张独有名片,建立一种年轻、富有同时有很强责任感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有RX400h、GS450h和LS600hL的原因。

  世界汽车界对于新能源、新的驱动形式和“零排放”的探求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特别是欧洲厂家,在各种形式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一直摇摆不定。反观丰田,他们很早就确定了自己在近期的路线——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尽管这并不是一种根本的解决方式,也被很多拥有深厚技术根底的欧洲厂家所不屑,但是经过了多年后,丰田不但将相当完善的混合动力系统推向了市场取得了成功,还建立了丰田和雷克萨斯非常积极的品牌进步形象。于是欧洲厂家开始重新审视混合动力和丰田的真正实力,我们可以在这次IAA法兰克福车展上看到他们对这种形式的妥协和尝试。

  在成熟的技术背景下,LS600hL的重点其实并不只是“世界首款V8混合动力豪华车”,而是在于它的车主可以这样炫耀自己:“我富有,我追求高品质生活,但是我并不奢侈。”

雷克萨斯LS600hL后排座椅图片
雷克萨斯LS600hL后排座椅图片

  V8+电动机=V12?

  LS600hL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将一款全新5升V8汽油发动机与两个大功率输出的电动机/发电机及电池组相结合,厂方号称其综合输出功率可以与普通6.0升12缸发动机相匹敌。要达到6.0升12缸相当的输出功率,5升汽油机全力输出(394hp)和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25hp)合并,但因为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产生时间并非完全重叠在一起,两个动力源是交替辅助工作,经厂方计算后,实际最大综合功率为445hp,这和V12的动力境界相当。

  不过,测试当天由于各家媒体的轮番全力试驾下,车载蓄电池并没有储满足够的电力,全力加速过程中,电动机不能高效发挥该有的动力表现,导致车辆的加速并没有期待中的强劲,有的只是V8该有的表现。另外,由于电动机输出的动力特性和传统汽油发动机不一样,突然爆发的力度在电动机上不能实现,严格来说,全力加速时的动力发挥,重要还是依靠V8汽油发动机为主,电动机则起着辅助、或帮助的作用。

  开起来有什么不同?

  驾驶LS600hL与驾驶普通大型豪华轿车无异,油/电供应全由车辆自动切换,过程无声无息,丝毫不影响驾驶及乘坐。其原理并不复杂,当汽油发动机工作时,不仅提供动力让车辆正常运作,同时供发电机工作,令发电机往车载蓄电池不停蓄电。当蓄电池有足够电力时,车辆自动停止汽油发动机,改由电力驱动电动机供车辆行驶,直至蓄电池的电量使用完毕前,汽油发动机又重新投入工作。如此反复循环工作下,车辆的耗油量必定较同排量的车型低,这就是油电混合的优势。

  在试驾时我们发现,当正常行驶遇到下坡或松开油门踏板溜行时,电动机会利用车辆的惯性,将轮子转动产生的能量收集,转化为电能将其“储蓄”在蓄电池内,以备下一次加速之用。不过,当你需要强大的加速力向油门踏板深踏时,油/电系统将会同时工作,满足驾驶者对动力的需求。这些看似“复杂”的切换过程,其切换的时间相当短,可以说瞬间即可切换完毕,入座车内,丝毫感觉不到油/电发动机的启动或停运,保持与普通轿车般的平稳行驶特性,根本不需要驾驶者操心,全自动的操作不会影响驾驶时的注意力,合理适时的切换反而提高系统耐用性。

  如果蓄电池的电力充足,而你的驾驶方式也属于轻松温柔的话,电力驱动的行驶质感流畅而渐进,徐徐加速时的动力递进具比例,静悄悄的,隔离感强,汽油发动机与驾驶者的良好沟通感在电力驱动上将不会呈现。通常,即使蓄电池满电情况下,电动行驶也维持不了很长时间,毕竟现时的电池技术还不能达到足够车辆长期行驶的高容量。当你频繁变换油门踏板的深浅程度,车载感应判断电池提供的电量不足以提供足够动力时,汽油发动机启动指示灯会亮起,但任凭你如何加油或松开油门,是感受不到汽油发动机动力切入时的震荡的,顺溜的过程令你对这类新技术无比佩服。

  值得一提是车辆装载四轮驱动系统,在混能系统为车重带来200多公斤的情况下追加四驱,超过2.4吨的自重使其有更稳定的行驶。LS600hL的四驱系统与RX400h所使用的电子式四驱(E-Four)不一样,LS600hL的四驱采用传统的机械式传动轴连接,并配备托森(Torsen)差速器,该设计容许最多达70%的动力传往后轴,以达到后驱的起步表现。在快速道路上,600h的行驶状态是非常稳定的,不管是慢速转弯或者快速驶离,车身的动态表现依旧稳定非常,对比起同级别后轮驱动轿车有过之而无不及。

雷克萨斯LS600hL方向盘图片
雷克萨斯LS600hL方向盘图片



  奢华后座体贴入微

  说实话,我们日常繁多的试车工作中,像LS600hL拥有如此奢华的后座车辆,印象中只有Maybach。

  奢华包括了无与伦比的空间、电子按摩真皮宽大座椅(右后座)、以及那套配备遥控器的影音设备。这一代LS,将以往LS最被人所指责的后排空间完全改进,特别是加长L版本是新一代LS才具备的,车身长度比普通版长145mm,具体在后排中突显。入坐后排,即使身高1.8米乘客也可以将腿完全伸展而不会碰到前排椅背,如将坐椅腿部支撑调高,靠背适当向后放低,完全伸展的半躺状可令乘客有着与普通轿车不一样的乘坐体验,如再启动按摩功能,极致的乘车享受莫过于此吧。以往有些车型也出现过按摩座椅,不过论表现实在不敢恭维,LS600hL的按摩功能媲美家里的高档按摩座椅,力度足够且变化多端,多功能遥控器也能让人简易控制不同模式和变化,相信会深受老板们欢迎。

  不能忽视气压悬挂对舒适乘坐带来的贡献,该套系统有运动和舒适模式选择,如果在市区行驶,建议长期选择舒适模式,悬挂处理起伏相当细致,不至于令频繁的震动传入车厢。如果在郊区驾驶,运动模式增加了悬挂的韧性,抑制车身过多的侧倾,提高灵活性。

  LS600hL同样像其它豪华轿车般装备大量电子设备,目的让驾乘者能够得到更方便易用的效果。不过,LS的电子设备似乎更用心设计,一些细微的处理更显关怀,如空调的智能化程度就比同级对手复杂,设在车厢顶部的红外线感应器能探测人体温度,厂家称人体在入睡后体温会降低,系统会自动将车内温度提高,以免着凉。令一项细心之处是电动窗的升降,普通车的电动窗上升过程,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LS的电动窗,开始上升时较快,上升至接近完全关闭时就会变慢,一来降低声响、二来增添一份豪华感,以上两点足以说明LS在电子设计方面的细心之处。

  这是一种价值观

  为了突显LS600hL在LS系列内的旗舰地位,其动力及传动有别于LS460外,就连内厢装潢也相应提高,在中控台附近一带,全人手制作的皮制装嵌面板手工精致,全由经验超过20年的日本工匠以针线缝制,并以特殊技术压制于中控台起伏的曲面上,能经受日晒而不变形。排挡杆上的木料更是选择原个上等木材切割,纹路绝无重复,独具一格的用车体验在此可见一斑。车前后的雷克萨斯标志设计为蓝色,是混合动力的明显标志之一,往后雷克萨斯旗下所生产的混能型号均用此蓝色标志,以区别于传统的汽油型号。

  蓄电池占据了后坐靠背后部,从而占去行李箱将近一半的空间,导致行李箱容积大减,空间的确不如460宽大,但还是能装下两个高尔夫球包。

  雷克萨斯如此有信心将油电混合动力装载在旗下最高端车型上,说明其混能技术已相当成熟。换句话说,丰田多年来所坚持的油电混合研发已修成正果,它不止改善了动力的输出,更有效减低能源的损耗,不可否认的是,油电混合技术,丰田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技术的背后,LS600hL更展现了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数据:

排量

4969 cc

气缸布置

V8

最大马力

394hp/6400rpm

最大扭矩

520Nm/4000rpm

传动方式 前置四驱 变速箱 电子无级变速(ECVT)
制动 前: 通风盘式 
后:通风盘式
悬挂 前: 多连杆空气悬挂 
后:多连杆空气悬挂

转向

齿轮齿条式+可变齿比转向系统(VGRS)

车辆自重

2410kg

轴距

3090mm

长/宽/高

5150/1875/1480mm

轮胎尺寸

245/45R19

行李厢容量

330L

0 -100km/h

6.4s

最高时速

250km/h

等速油耗

9.3L/100km

油箱容积

84L 

参考价格: 159.8万

  撰文:谭德凯 摄影:楼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