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之时,通用基于市场空间和新能源技术未来应用考虑,已率先在中国推进研发本土化。本报对此的关注,谨为跨国汽车公司新一轮对华合资提供样本思考,更为中国“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创新提供环境支持。
本报记者 胡旭辉 上海报道
通用将建立独资研发体系,同时继续维持和上汽在研发上一定程度的合作,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不再是通用在华唯一的研发中心。
10月29日,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宣布通用将在华建立两个新能源车研发中心,并将把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引入国内。这距中国发改委的新能源车准入办法公布仅4天。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瓦格纳此举表明通用和上汽在此前一系列的研发分歧上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妥协:通用将建立独资研发体系,同时继续维持和上汽在研发上一定程度的合作,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不再是通用在华唯一的研发中心。
双方不再“挖角”泛亚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双方妥协的产物,通用和上汽相互约定,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通用独资的研发中心都不再从泛亚挖人。
此前,由于建设上汽自主品牌的需要,在泛亚任职的中方员工被大量调入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这些人目前基本上都成为了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骨干力量,譬如曾任泛亚执行副总经理高卫民、曾任泛亚副总经理魏燕钦和原来在泛亚负责赛欧开发的黄文华等等。
此举引起通用的不满。因此在通用决定建立独资研发中心后,也向在泛亚技术中心的现有工作人员发去了加盟筹建中的通用汽车独资研发中心的邀请。
双方的相互挖角曾经导致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内部人心惶惶。“我们很多人都在相互打听去还是不去,去哪里好。”泛亚汽车技术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该人士表示,由于通用和上汽已经达成不从泛亚挖人的约定,“原来据说有几十个人要去上汽,也有很多人要去通用那边,但是现在真正走成的人很少。”该人士表示,现在泛亚内部最关心的是通用未来能给泛亚多大的空间。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是1997年由美国通用汽车、上汽集团以50:50的股比成立的合资企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10年来,从合资当初只有200多人到如今的1300人,投资规模由4亿元人民币扩大到2004年的40亿元人民币,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经历了从适应性改进到主导开发的台阶式发展过程,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的研制开发。
泛亚一直希望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泛亚另辟蹊径
“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开发权力,最后发展到开发整车平台。”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方向已经是非常明确,问题是通用肯不肯放手让我们干的问题。”
今年7月,包括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中方最高负责人、执行副总经理余秀慧在内的一行人飞赴通用汽车美国总部。此行目的就是为泛亚向通用争取更多的研发权力。
然而通用的全球研发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同时也是出于担心泛亚培养的开发能力为上汽所用,通用一直搁置泛亚和上汽要求提升泛亚开发能力直至整车开发的要求。
上汽方面则认为,通用的真实想法是担心泛亚研发能力的提升,将打破通用大宇对于小型车开发的垄断,从而削弱通用对合资企业产品的控制。不过通用的态度现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返亚汽车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通用已经同意泛亚自行开发一款1.4L排量小车,这款车将在2009年投放市场。“知识产权将归属泛亚和上海通用,而且还准备向海外市场出口。”
这意味着通用对泛亚和上海通用有关技术和产品出口方面的限制放宽了。不过这是以泛亚在通用研发体系内的地位降低为代价的。
作为通用给予泛亚更多开发权的交换,上汽为通用另建独资研发中心提供方便。10月29日瓦格纳在北京宣布“在中国再建两个研发中心”。
通用未来将形成包括一个园区、一个合资研发中心和两个研发中心组成的在华研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泛亚将主要为合资企业的国内市场服务,另外两个研究中心则在通用的研发体系内获得更高的地位。
根据通用的说法,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将被整合进通用汽车的全球网络,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也将可以充分共享通用汽车在美国及全球的合作院校资源。
“以后园区会更多地做一些前期的开发,而我们更多地会做一些针对国内市场的改进型的开发。”返亚汽车技术中心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泛亚的地位被降低了,但是自主开发的空间更大了。
相关报道《第二次“市场技术转让”?中外方达成“技术转让”模糊共识》见30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