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汽车纷纷开始了换标大行动。上周一,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借首款轿车精灵下线之机,向全球发布新闻,将启用全新的标识;比亚迪汽车也对外宣布,11月下旬也将更换新标;吉利汽车300万全球征集新车标活动也将于本周在北京揭晓答案,吉利“六个六”的标识将成为历史。自主品牌汽车集体换标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集体换标呢?本报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部分自主品牌汽车厂家以及业内人士,发现他们换标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痛楚。
进军海外市场遇红灯
自主品牌换标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不是如厂家所标榜的是“提升品牌形象和拓展海外市场”呢?记者经过采访后发现了换标背后的惊人“秘密”:换标虽然有这两方面的原因,但是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自主品牌汽车标识在海外市场被人抢注,集体遭遇“红灯”。
近年来,在各方的支持下,自主品牌汽车在研发、品牌和销售等方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等纷纷走出国门,并在国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自主品牌大举进军海外市场,也让国外的汽车巨头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想方设法打压自主品牌汽车。
恰好,自主品牌汽车的标识在国外市场被个人或机构提前注册,在相关法规相对健全的国外汽车市场,如果自主品牌汽车要进军国外市场,要么花重金买回属于自己的标识,要么重新更换标识,否则就是侵犯,可能遭遇起诉的厄运。因此,自主品牌汽车换标实属无奈之举。
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在长城新车标发布会上告诉记者,长城汽车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才发现,长城的标识在国外已经被人抢注了,要进入国外市场,只有更换新标识,这是痛苦而无奈的抉择。吉利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厂家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
品牌形象从零开始做
其实,自主品牌汽车换标运动从去年初就开始了,华泰、江淮、长安、海马、双环等自主品牌汽车悄悄换下了标识,双环汽车换掉了两个圆圈相连的车标,使用了变形“S”的车标,并运用到了新车CEO上;在轻卡领域实力强劲的江淮汽车,推出的江淮瑞鹰SUV不用JAC车标,而是采用了全新的“五角星”车标;海马汽车放弃日本马自达车标后,也设计了全新的车标,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福美来2代身上;长安汽车启用了外型酷似盾牌的新车标,并首先挂在了长安奔奔的脸上。近段时间,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汽车也迎来了他们的换标时刻。
然而,车标是汽车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企业文化和品牌内涵,是企业的灵魂,需要时间来沉淀。比如吉利、长城等,在市场上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众对它的标识已经非常熟悉,如果这个时候重新换上全新的标识,又需要大众进行重新认识和接受,汽车厂家要花大量的资金进行宣传和推广,相当于重塑一个新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这同样的是自主品牌汽车痛苦的选择。
[专家观点]
自主品牌学会保护自己
汽车行业有关专家认为,前几年,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忽略了如何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时下,自主品牌汽车标识在国外遭遇“红灯”一事,就为自主品牌汽车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却需要自主品牌汽车付出资金、市场、品牌等沉重的代价,希望所有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忙活了半天,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一天到晚都被侵权官司缠绕。另外,自主品牌汽车要进军海外市场,除了需要解决好相关知识产权的问题外,还需要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建设。因为只有先用产品和服务把品牌树立起来,才能在海外市场实现持续增长。张丽 记者 段旭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