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系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10:4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曾业辉

  一段时期以来,汽车界的“车系说”日渐盛行,到了混淆视听甚至有意为之的地步,而这背后或多或少有一些看不见的“利益之手”在推动,实际上“车系说”纯属谎言。

  不可否认,平常人们议论汽车时,会有一些车系的提法,比如日本车省油、德国车皮实、美国车宽敞等等类似的说法,这只是一种笼统的提法,且作谈资却也无妨,但问题是现在的所谓“车系说”,成了厂商暗中点火,媒体推波助澜,甚至成了一种“伪营销”的手段,这种出于功利目的有意识的“车系说”是一种误导。

  目前,不是一两家媒体说中国人有“德系车情结”,说对德系车有一种自然的“偏好”,而这种偏好又是德系车品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口碑或影响力所致。消费者怎么议论都不过分,但如果部分媒体有意推波助澜就不仅仅是削弱公信力的问题,有的甚至将车系跟民族性联系起来,这更是一种可笑的说法。

  比如说德国人严谨、规范,所以产品精工细作,德系车也表现得大气稳重;日本人恪守规则、追求效率,所以产品精益求精,日系车也表现出经济实用性;而意大利人富有浪漫情怀,所以意系车显得浪漫典雅,诸如此类的说法实则荒谬,难道中国人讲求中正平和,中国的汽车也就由此中规中矩不成?

  将产品和民族性联系起来,这让人想起“纳粹”的民族论,本身“民族性”就是一种伪学说,不存在什么优秀、劣等民族,更不存在什么严谨、浪漫的统一的民族特性,而是千千万万平等的个体而已。德国产品精工细作跟其注重技术工人的培育有关,与其科技实力有关,最多与企业行为有关,跟民族性扯不上丝毫关系;日本企业追求效率,并不就意味着“日本人”都有追求效率的“天性”,市场经济竞争结果是哪个企业都要讲求精工细作,都要追求效率,中国的企业同样如此。

  某国产品给人怎样的质量印象或品牌印象,某国人给人一些怎样的“印象”,作为私下闲谈怎么议论都可以,但将产品与民族性联系起来却是上不得台面的,而现在有些传媒不明就里或者明知而为,故意推波助澜,这就不可取了,有些网络更是搞起了什么调查,继续煽风点火。

  有意思的是,网上调查显示,德系车最为“新锐时尚”或者说“前卫”,这结果真让人忍俊不禁,奔驰、宝马行销多年,跟“前卫”沾得上什么边?难道会比丰田概念车Motor Triathlon还前卫?说国内有“德系车情结”,拿锤砸奔驰、牛拉宝马又是一种什么情结呢?

  在网上打打勾,参与一些所谓“调查”,权当休闲娱乐没什么不可以,但用什么所谓调查报告去糊弄民众,却不应是负责任的媒体所为,若再成为一些汽车厂商的营销手段,则更有利益勾结之嫌了。

  事实上,一些厂商也确实有时会拿“车系”来说事,因为他是“车系说”的既得利益者,而那些排名靠后的所属车系的厂商却从来不提此事,个中缘由不点自明。有所谓“调查”显示,意系车在国内的认可度最低,这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阿尔法·罗密欧哪一个品牌拉出来不是响当当的,谁说中国人就不喜欢法拉利了?

  不可否认,南京菲亚特是“抱着金饭碗受穷”,推出的车型市场认可度不高,引进车型的速度也太慢,这只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并不代表意系车就不受欢迎了,要是将来蓝旗亚国产了,谁也保不准它就不火。

  什么车系传递出什么风格,什么车系最受欢迎等等,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

  首先,汽车的质量、外观、油耗等,是以个体或单独的品牌为考查单位的,而不是说某个车系宽敞、某个车系省油就该国所有的车都宽敞或省油。哪怕只是一个品牌,也不是这个品牌下所有的车都宽敞或省油。有的说德国车豪华大气,那桑塔纳豪华大气吗?有的说日本车省油,那三菱帕杰罗省油吗?至于说意大利车浪漫典雅,那派力奥很典雅吗?说某个车系具有某种风格,就像说北大的学生都很儒雅一样可笑。

  其次,汽车质量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与企业的研发、设计及制造水平直接相关,甚至与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相关,而产品的开发、生产,品牌的拓展等是具体的某个企业的行为。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及技术水平高,可能使该国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但并不等于该国所有企业及所有产品都质量高。各种汽车产品是各个汽车企业的生产结果,这就必然导致各种差异,不可能呈现出整体的风格或体现同一层次的质量水平。宝马是较大气,但并不是宝马公司生产的车就都大气,宝马Mini还以小巧争市场呢;宝马质量可靠,是宝马公司经历了90多年技术积累所致,跟德国人的性格或者说民族性扯不上半点关系。

  再者,消费者购车也是以个体为考查单位的,可能平常嘴上说不喜欢日本车,但买起来可不一定;嘴上说喜欢德国车的,开的也可能是中国车。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人购车是先做预算,划定一个价格范围后再去找相应的车型,多种车型权衡比对后再做出购买决定,价格、外观、操控性、油耗、品牌印象、口碑等等,都可能影响购车意向,有时经销商的行为也能产生直接作用。

  从消费者个人来说,对某国的车有某种“印象”或“偏好”,这无可厚非,但作为媒体来说,用所谓的“车系说”去强化某种“印象”,却未必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目前的汽车类媒体,跟风严重到了是非不辨的程度,有一个什么消息,就一拥而上;有一种什么说法,就群起跟风。

  一段时期以来,北京现代的销量有所下滑,于是韩国车不行啊、北汽集团问题多啊充斥了各类媒体,甚至各类博客也“登堂入室”对北汽集团口诛笔伐,谁说北汽就一定不行了?曾几何时,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销量下滑,德国大众在华策略失败论就风起云涌,大众现在不还活得好好的?至于丰田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其要成为世界汽车界的头牌,于是对丰田的“歌功颂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其“精益化”生产模式夸到了几乎只能崇拜的地步。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对而言的,谁能保证丰田就一定不会从“神话”中跌落下来?登上顶峰之后就是下滑的开始,也许能在顶峰呆一段时间,但“第一”绝不会长时间成为哪家企业的专利。

  汽车舆论的跟风习气不仅中毒太深,而且仍在泛滥。

  就在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几项排名,其中1-9月份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是:捷达、桑塔纳、凯越、凯美瑞、QQ、夏利、雅阁、福克斯、伊兰特和福美来,非常有意思的是捷达、桑塔纳占了前两位,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德系车情结”?这两款车就代表了德系车风格?恐怕德国人自己都会红着脸说“NO”。

  说白了,这两款车仍然热销,就是因为经济实惠,跟所谓的“大气沉稳”、“精锐时尚”的德系车风格,跟所谓的中国人的“德系车情结”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