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L时尚型新宝来外观图片
1.6L时尚型新宝来外观图片
总评
★记者喜欢的
操控性好,低转高扭发动机适合城市路;改变后的外形年轻了很多;后备厢盖的开启方式很有趣。
双曲线后视镜更为实用。
★记者不喜欢的:
内饰颜色搭配太沉闷老气;中控台的操作不太方便;仪表盘略显复杂。
1.6L时尚型新宝来内饰图片
新车云集的今年,一汽大众推出了新宝来,用以替代有着优良口碑的老宝来。除了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在外观上的变化外,以往宝来一贯被称道的“驾驶者之车”的操控性能是得到加强还是弱化了?价格降低后其性价比是否真的提高了?新更换的发动机是否真正如其宣传中所说的那样适合城市的路况?近日,我们试驾了新宝来,这些疑问我们将一一得到回答。
车窗升降按钮
中控台
外形★ 给人的感觉是足足比老款宝来“年轻”了十岁。
新宝来在外形上的改变很大,经过一番“描眉画目”,新宝来给人的感觉是足足比老款宝来“年轻”了十岁,这可能是为了迎合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新宝来的前大灯有点类似速腾,多出了一个尖尖的眼角,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双栩栩如生的丹凤眼。其前脸改用了大众传统的U形大嘴,进气格栅采用镀铬设计,但与领驭的银色大嘴不同的是,新宝来的U型嘴是与车身同色的。新宝来的转向灯向下挪至雾灯上方,形状也改为横向狭长型的,显得更为秀气。另外,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新宝来的车灯灯泡里面,有着和新POLO一样的大众LOGO.
从侧面看,新宝来与老款宝来基本相同,而从尾部看,原来类似老帕萨特的直立型尾灯被改为了类似辉腾的LED简约分离式双筒后尾灯组,集雾灯、倒车灯、位置灯、转向灯于一体,车牌的位置也从行李箱上移了下来。新宝来行李箱盖的开法很有趣,乍一看记者还没找到开关,其实开关就是车辆尾部的大众的LOGO,只要轻推这个LOGO的上半部分,行李箱盖就会弹开,再抓住LOGO下方轻轻一提,箱盖就能完全打开了。
从整车尺寸看,新宝来的尺寸为4383mm、1742mm、1446mm.除了高度外,长与宽都有所增加,但都只有7mm,对内部空间的影响非常有限。
配置★ 总的说来,新宝来的配置是该有的都有了,算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据销售人员介绍,新宝来的大灯在亮度上比老款有所改善,而且,新宝来在1.6豪华型的车型上加装了实用的倒车雷达,这项配置在老车型上只在1.8以上的车型上才配备。但是,记者试驾的车型没有眼镜盒,后排也没有杯架,总觉得有些不方便,联想起新POLO上一些颇具人性化的细节改进,比如卡片槽等,不禁觉得有些遗憾。
新宝来包裹着磨砂面料的方向盘为手汗较多人士提供了防滑功能。音响的操作按钮被安排在中控台的最下方,在行驶中操控显得不是很方便。
在新宝来上,开启后备厢和油箱盖的按钮被挪到了手刹附近,在驾驶员不方便操作开关时,可以通过车上的其他乘员协助开启,显得很人性化。在隔音效果方面,新宝来的表现也很不错,和东风日产的骐达同属于这个方面的佼佼者,音响的效果也让耳朵很满意。后备厢盖很沉,显得很有质感,但是对于女士来说有些吃力。
至于原来宝来受人质疑的后排座椅空间问题,在新宝来上做了稍稍改善:前排座椅的背部下方向前倾斜,可以使后排腿部空间稍微加大,但改变也不明显。记者认为,作为一款A级车,尤其是其目前的售价来说,新宝来的内部空间也不算太局促,只要身高在一米八以下,前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操控★ 在低转速情况下的加速性能是这款发动机最大的特点。
新宝来拥有两种排量,分别为1.6L和1.8L,但是目前在北京市场还只能买到1.6L的,采用的是1.6SMFi高效城市发动机。所谓城市发动机,就是指其具有的低转高扭的特性比较适合城市拥堵的路况。
因此,在低转速情况下的加速性能是这款发动机最大的特点,记者试驾的时候特意体会了一下这个特点。
新宝来的1.6L车型最大功率为74Kw/6000rpm,最大扭矩为145nm/3800rpm,参数不算太突出。当然,相比老宝来的1.8T,对这款1.6L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不必要求太高。虽然它无法产生非常强烈的推背感,但在同排量车型中动力性能还是能够排名前列。可以说,新宝来的发动机调校,正好符合了一般车主在2000转左右换挡的驾驶习惯。在发动机1500转到2000转的范围内,动力可以较为平缓地输出。在发动机转速超过2000后,新宝来的动力输出可以令人感到一些推背感,伴随悦耳的浑厚发动机声,可以轻松地将转速拉到3000—4000转,而此时发动机的扭矩峰值出现,加速状况达到最佳。
新宝来的底盘还是值得称道的,很好地继承了宝来良好的操控性。
在低速行驶时,方向盘很灵活轻便,而到高速时,方向盘明显变沉,在城市的车流中穿梭可以称得上是自如。同时,其变速箱还是一贯的让人感到满意,挡位非常清晰顺畅,换挡的时候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和生涩感,对于轿弱的女士来说挂起挡来也很轻松。
在进入各种弯道时,新宝来4383mm的操控黄金身段和精准的方向得以体现出优越性,轮胎的抓地力也不错。在前后悬挂的稳定杆作用下,车辆在弯心处车身倾侧轻微,人车之间通过双手和臀部能获得丰富的路面信息,甚至直接感知车轮的附着状态,较短的车尾在高速出弯时后轮依然有着较好的循迹性,甩尾的趋势并不明显。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朱艳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杨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