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是一个秀场,11月19日正式开幕的北京车展严格来说,更是一场基于现有实力,针对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末军演。而站在这个意义上看,这届北京车展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我们观察仔细的话可以发现,经过三四年的积累,本届车展上亮相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无论是微观的产品设计,还是对品牌体系的理解都有了彻底改变,已经与国际接轨。以往车展上,国内馆和国际馆人气两重天的现象已经被彻底打破。
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汽和奇瑞。上汽荣威为了体现自己的英国贵族血统,采用中外模特梦幻妆配简约黑色调走台,再现了伦敦时装周的盛典;奇瑞请来洋车模站台,更集体邀请海外经销商统一服装,集体参观本次车展。这一模式以往我们只有在壳牌、米其林这样的公司身上能看到。
市场的活力在于企业的较量,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以往,本土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汽车市场上定位过于清晰和差异化,荣威在品牌定位和奇瑞在潜意识上的国际化,让我们看到了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营销理念上的差距在明显缩小。
我们可以相信,这种理念的接轨是市场逼出来的。今年以来,国内外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基本判断是围绕“产能是否过剩”这个核心命题展开的。在这个判断下派生出的“产能调控”、“本土品牌出口”、“海外建厂”甚至“产品价格波动”等话题,在不同的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对策。
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奇瑞、吉利等企业为寻求新的市场空间,都加快出口和海外建厂的步伐。为摆脱本土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的怪圈,上汽杀入了合资品牌控制的中端市场。所以本届车展上很大程度表现出来的国际化视野,都是近年来寻找新市场空间,研究竞争对手所激发出来的潜力。
中国本土品牌在迫近,一直担当市场主流的合资品牌已经感到来自本土品牌和进口品牌的双重夹击。所以在合资公司层面,今年发生了一汽大众营销变革,上海通用主导通用进口渠道,马自达3渠道之争等事件,这些现象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对于2006年市场宏观的变化,每一位企业家可能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但对于直面中国市场的企业总经理们来说,更重要的任务是寻找2007年指引商业航行的“宏观海图”。
还是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专题撰文:陈红娟 丛刚 胡旭辉 俞凌琳 陶春宇 史宝华 何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