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德胜:中国汽车要组建国家队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4:18  新浪汽车

  2006月1日,做客《车载人生》的是运载火箭和汽车复合型专家何德胜,他认为中国汽车面对中国航天而脸红。汽车和火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何教授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本期访谈中将给出答案。

    主持人:已经应用到实际当中了吗?

  何德胜:对。一会讲这个事。我讲一下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是气囊研究组的成员之一,所以我在这个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多。

  83年的末期我们在汽车里面进行电喷,发动机要进行电子喷射,我们在80年代末期搞出来了,已经装了奥迪车,经过了试验、鉴定,一汽、清华大学都在看,都觉得奇怪。我说对航天来讲这没什么奇怪的。这个电喷就是电脑控制喷油,我们导弹上的变推力也是用这套。什么叫电喷?就是点子控制喷射的。这很容易理解,但加工起来很难,但对航天来讲不是太难的难题。

  主持人:何教授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航空航天工作者,您感到很自豪,作出了很多成绩。当看到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汽车的发展,您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何德胜:对。国内现有的科技资源没有人去组合,问题就在机制上。

  主持人:航天和航空毕竟是两个相差比较大的领域。

  何德胜:对,那是完全两个领域。我当然不能光说航天了,我本身就是门户主义了。航天有航天的特色,航空有航空的特色。

  主持人:现在航空技术应用怎么样?还处于研究的阶段吗?

  何德胜:现在都在应用。

  主持人: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

  何德胜:现在外国也是走的这条路,恰恰我们要转过来发生了难处。人家认为航天搞汽车不行这就是中国的机制问题。为什么我说内疚呢?我们有好多潜在的科技资源没有被主管部门组合、整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我一直呼吁的。这个呼吁不是现在,我在90年代就呼吁了,我最近又重新提这个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汽车上存在的问题。我搞了几个,主要在气囊上,后来在器械能源车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也是我们组合搞出来的。后来地方不让进,我们从意大利引进,装在车上。

  主持人:您觉得目前中国自主汽车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根源在哪里?

  何德胜:我经常考虑三个问题,对比航天来讲应该说是三个问题。汽车从50年代初期来讲发展到80年代,这个时候基本上是走了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开发的过程,但这个速度比较慢,但有个情况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当时走的路线很清楚,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开发。勿庸置疑,解放牌、东风、红旗轿车、上海轿车,我坐第一辆轿车就是上海轿车,感觉很好,就是自主创新。

  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问题出在开放以后,引进国外技术是对的,那个时候主管部门对自主创新这块抓的不力,工作有失误。所以我给它定义为应该研究中国特定时空底下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什么是特定时空?就是有外来技术进入的时候我们怎么样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吸收外国技术、组建自己队伍、创新自己技术,这个失误主要是80年代到现在20多年。

  主持人:因为刚刚引进了技术,国外的汽车厂家的技术把的非常严,中国这方面没有话语权。

  何德胜:为什么中国没有话语权,为什么日本、韩国就有话语权了?日本、韩国也是引进技术开始,尤其到了今天,话语权还给别人了。

  主持人:因为当时中国市场没有今天这样好,要技术没有技术,整个谈判不是对等的。

  何德胜:对。正是这点现在好多人用这个来解释自己的工作失误,恰恰用这点,你可以搞合资技术,可以组织自己的队伍,把技术学了以后再继续提高。关键是没有解决我们自己汽车可以搞出来,因为汽车经济是国家的支柱经济,它对汽车经济本身的认识没有把它认为是举轻若重,现在国家国民经济是前几位了。另外,一个汽车工业的职工要带动中国十个相关企业,就是说200万汽车职工要带动2000多万的企业,这块涉及到国家的稳定。

  中国本身在相关技术上已经有很多科技资源,我刚才说了,特别是军工部门,我举了航天的例子。也投了,最后没见效果,人家不让你进,市场不给你,没有组合科技资源。这有机制上的原因,汽车归在机械部,作为机械行业这就是一大误区,汽车是综合部门,是一个产业,不是一个行业,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还有一个原因,在融资上、资金投入上国家有钱但是限制了民营企业,受了融资上的约束。门槛不一样,民营企业家不让干。所以制度上有很多弊端,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国有企业都跟外国人合资了,外国人资本金大,一下把你吃了,现在已经存在了这个问题。

  现在实际上有20年左右的时间,我指的特定时空,大的跨国集团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汽车战略部署,哪一个汽车大国在中国不分一点羹?不吃一块蛋糕?蛋糕都分完了你再挤进去,行不行?行。难度就更大了。难道这点不值得反思吗?难道这点我们是反对合资吗?我从来不反对合资,但合资的目的是什么?

  主持人:最近这方面也提的比较多。另外一方面,国内一些比较大的汽车集团也在搞一些自主品牌。

  何德胜:你说的很对。今年又出现了新的好气象,纷纷在讨论自主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业里的一个热点,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7次、18次的论坛。这十多天我参加了十次,但是论坛里边论的多,干的没有论的那么热。而且某些同志并不仅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些问题上还是有点跟风、看形势。我参加了一个大集团的论坛,有一个大集团的老总在发言中讲什么呢?他讲我们这个汽车集团,我们做了很多自主开发,一直是自主开发,开发的是什么呢,是拖拉机。

  主持人:商用车在自主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包括一汽和东风。

  何德胜:你说的都很对。我们现在所谓自主开发不够,中国考察汽车工业水平是什么?是乘用车。乘用车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是什么?是中高档轿车。这是两个概念,衡量强国、弱国,老百姓不需要那么多,但是有了这样的技术你搞低档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你是经不住推敲的,所以我跟他们说,你们要好好总结一下,你说合资跟自己发展没有,那20多年来乘用车怎么一辆没搞出来?还有一个大汽车集团的老总说,还互相促进,没有矛盾,我说没有矛盾老三样怎么老改变不了?20多年了还改变不了。怎么在你那儿就没有行动呢?实际上没有从观念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应该搞,也是可以搞出中高档轿车来的,问题是把思路对准,把资源组合,包括吸收外国的技术。你要把这些做了。

  另外,在机制上要搞国家开发院,要组织一个国家队伍,航天始终是国家队伍。航天领域全国到处都有,但是它是国家的研究院,它不是行政指挥。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