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月1日,做客《车载人生》的是运载火箭和汽车复合型专家何德胜,他认为中国汽车面对中国航天而脸红。汽车和火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何教授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本期访谈中将给出答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举国欢腾。
北京一位很少饮酒的老者,当看到神舟6号飞船返回舱的直播,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破例到附近的超市买来啤酒和熟食,开怀畅饮起来。他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顾问,汽车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何德胜。
今天做客新浪汽车的就是何德胜教授,何教授是航天和汽车方面的复合型专家,对航天和汽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今天约何老过来也是想解读一下航天和汽车的发展,因为这两个方面有些是可以对比的。何教授曾说过一句话,中国汽车面对中国航天而脸红。为什么这么说?
何德胜:对,我用复杂的心态认同这句话。
主持人:先请何教授先做个自我介绍。
何德胜:我叫何德胜,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就是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火箭发动机专业,中国第一届火箭发动机的专业学生。我毕业以后留校当了助教,70年以后到航天部研究所,为什么到航天部呢?就是因为当时国家要组建洲际导弹的队伍,什么叫洲际导弹?就是航程大约8千公里以上,就是跨洋的也可以打,说白点就是想打哪儿基本上都可以打到。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中国决定组建这支研究队伍,国家很重视,因为当时的国力没有洲际导弹,没有原子弹,这样国家就缺了站岗放哨的武器,是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从北京参加到这个队伍中去了,这就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这部分搞洲际导弹的研究院在西北,所以我们一批人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到了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就在这个导弹基地,其实中国的两弹都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中练出来的,我就是那时候去的。我在这里当过设计员,当过研究组长,当过设计室主任、总设计师,我负责设计的洲际导弹上用的分系统,这个分系统就是控制导弹,叫制台控制发动机,我们导弹的弹头精度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导弹弹头是好控制的,打偏了没关系,我可以有既定轨道,可以修过来,相当于汽车方向盘,所以我们精度特别高。在20年里,我主要的成绩是把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所需要用的自控发动机搞成了。
第二个就是搞了一个中程导弹,这个导弹就是500公里的导弹,这个导弹就是现在陈水扁闻风丧胆的导弹,实际上当时不是对台湾的,但现在拿来是对付他们的。我就用美国国防白皮书对他的评价,美国国防白皮书里就害怕中国两个导弹,中国的导弹很多,从洲际导弹到精程导弹,从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箭对地等等都有,所谓怕中国武器威胁,去年美国国防白皮书上点的就是东风31号和15号导弹,你们也可能接触过,就是美国国防部的白皮书点名这两个导弹,我有幸都参加了。
主持人:为什么怕这个导弹?
何德胜:因为针对性很强。洲际导弹打一万多公里都可以,洲际导弹概念是八千公里,实际我们的运载能力已经超过八千了,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打到,所以他害怕。第二,东风本身不是对台湾的,当时为了补充这个档次的需要,现在正好赶上了,你要干咱们就来。
主持人:精度和威力是不是特别是大?
何德胜:对。大家对导弹的威力是另外一个概念,你也可以造原子弹,可以造炸药、可以做常规导弹、也可以做弹导弹,关键是运载能力。
我完成了这两个任务以后我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我的学生,现在我的学生发展比我快,我把这些工作交给我的学生就回到了北京,那是90年。90年回北京以后,我就从事了军转民,因为导弹的燃料是带毒的,北京是不行,所以运载火箭研究院里面,那时候的王永志院长就是航天的总设计师,航天的领军人物,他说老何你来帮我把军转民这块搞一搞,所以我们把航天技术用到了汽车开发上,那是90年。这是我第二阶段的工作。
到了90年代以后,转入到汽车以后,我认为航天技术主要不应该用在整车上,因为航天的技术是高技术含量,汽车的高技术反映在汽车零部件上,这是我主要的观点。现在一个高级的轿车性能好、舒适、安全、环保主要是靠零部件来解决的,航天部的高技术可进入到零部件开发,因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恰恰是因为这点大家认识上有点不同。有的认为应该搞整车,而且可以出风头,整车好看。实际上不是,航天的优势是在高科技综合的零部件上来突破,世界上的汽车都是这样。像日本的三菱,还有德国的、美国的,都是军工汽车,并不在外形,主要在零部件的水平。
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安全、可靠、环保、节能,比如说主要的,安全有主动安全、被动安全、ABS刹车上,被动安全气囊上,这些科技含量都非常高,不要看装在方向盘上一个小气囊,弹出来,难在哪里呢?这个气囊弹出来之前已经经过了三到四个程序,弹出来的过程只有45毫秒,假如人出车祸以后,撞了以后从方向盘看到人撞死大概只有60毫秒,所以这个气囊在0.45毫秒打开,帮你缓冲一下,缓冲一下以后然后马上撒气,否则把你也憋死了,所以是非常难做的东西,首先要有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航天上最多,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导弹为什么智能控制?主要的感受信息技术创新。
所以这个传感器对我们讲很一般,传感器过来以后就是电子信号,就像雷管一样的,雷管一点着,雷管又点火药,然后把气囊弹出来,靠气吹出来,从接收信号到传输信号、到点燃充气把气囊打开45毫秒,瞬间的。这样高的技术从技术类型来讲,机电、火攻、电脑,人撞伤以后有设定,芯片也有设定,撞到这个以后到了这个域就开始点了。
主持人:就是电脑控制的?
何德胜:对。我自己非常欣慰,现在完全搞出来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