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产贵士在19车连撞重大事故确保车主安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7:14  新浪汽车

严重损毁的贵士

 新浪汽车讯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除了正确的驾驶习惯,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汽车行业专家指出: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性是需要驾驶者采取措施才能产生效果,而被动安全性是不需要驾驶着采取措施就可以产生作用。在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安全性能的保障表现得尤为重要。而汽车安全性的好坏关键要看各个方面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标准。以钢板的厚薄与安全性能的关系为例,钢板薄了,汽车轻了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的降低,不一定不安全。汽车的碰撞强度主要是看钢板强度,而不是钢板的厚薄,这是众多汽车消费者和使用者思想上的一大误区。

  再以车身构造为例,在传统的观念里,一般我们会认为不容易变形的汽车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科学的。目前,车辆的安全设计主要集中在发生碰撞的瞬间,通过车身的发生碰撞部位的溃缩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同时通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装置将乘员所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值,这样的车身构造被称为车体吸撞结构,除了车体吸撞结构,安全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车厢结构进行强化,确保车内生存空间。2006年初,合安高速路段,发生了一起十九车连撞的重大交通事故,相撞车辆毁损严重并导致十多人伤亡,让人触目惊心。其中一车夹在当中,遭遇前后的猛烈撞击,但幸运的是车主安然无恙,驾驶室也基本保持完整。据了解,这位车主姓羊,当时驾驶是一辆NISSAN QUEST(贵士)。事件发生后,车主在为自己座驾优异的安全性能感到万分庆幸的同时,我们不禁考虑,究竟什么样的车才是最安全的?

结构完整几乎无变形的驾驶室

  首先,驾车者能自如地驾驶车辆,是“主动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主动安全性好的汽车应具备细致、人性化的人体工程设计,便于驾车者的操作。各种操控设备位置的人性化设计,使驾车者能准确无误且方便地操作方向盘、踏板和各种开关按钮,是确保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以事故中NISSAN QUEST(贵士)这样的车型为例,为了便于驾车者的操作,将频繁使用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设备和按钮,配置在驾车者触手可及的位置。装备方面,拥有牵引力(TCS)、车辆动态(VDC)、制动辅助(BA)等控制系统。

  在被动安全方面,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配备。来自NISSAN的技术人员讲解到,碰撞过程中,乘员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移和吸收这么大的碰撞能量,我们不希望能量再增加,而座椅安全带至少不给整个系统增加新的能量,它只是吸收能量同时保护车上乘员不与外界发生碰撞。而安全气囊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装置,但它是在系好安全带前提下的安全辅助装置。在发生后面碰撞、侧面碰撞或翻滚时,驾驶席和助手席的空气囊不会展开,如果不系好安全带,仅靠空气囊无法对乘员提供足够的保护,乘员有可能被撞出车外。在NISSAN QUEST(贵士)等车型上,配备了双前安全气囊,前座椅侧安全气囊,帘式安全气囊和预张紧器前安全带等装备。经特别设计的帘式安全气囊在汽车受到撞击时,会自动从车顶张开落下,为驾驶者、提供保护,避免头部受到撞击。这些装备在车身吸收了大半能量后,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其次,良好的汽车结构能给驾乘人员带来最基本的保护,是汽车安全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优秀的车身实际最大特点是必须有牢固的车厢或安全栅以及能够在严重的撞击中吸收冲击力的前后缓冲区。该强化的地方进行强化,而在一些地方则采取柔性处理,也就是让车体的前部及后部在碰撞时吸收大部分能量,而让坚固的驾驶舱尽量减少变形以避免乘员受到挤压,这就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类似NISSAN QUEST(贵士)这样的高端车型,就采用了“刚柔组合车身”的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当然,除了汽车的配置方面,我们平时的驾驶习惯,也是影响汽车安全的重要方面。即使车辆拥有最好的安全装备,最先进的保护措施,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应对汽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能忽视类似车身结构这些构成汽车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作为一个车主,应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驾驶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编辑:张效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日产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