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汽车经销商,资质评估是否该有统一的标准?
本报讯(记者 宋晓艳) 近日,商务部网站上公布了《汽车总经销商和品牌经销商资质条件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其中的很多内容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而其可操作性更是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对于这样一个评估标准,对业内的经销商到底能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它的标准到底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
根据《细则》,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指导并委托汽车行业协会,组建汽车品牌销售专家库,将会对汽车总经销商和品牌经销商进行资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被授权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方面,在评审中不符合相应资质的销售商将面临被降级或责令整改等处罚。
对于该《细则》的出台,有关人士认为,这预示汽车品牌经销商的审批流程将正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了评估行为。无疑,对于国内鱼目混杂的经销商市场,严格审批和准入制度,将会加速经销商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但是,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这一做法并没有可操作性。实际上,每个汽车品牌针对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定位,都会对自己的经销商有自己的要求,对经销商的资质有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确定不同的规模和标准。而且,国内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合资品牌的经销商和进口品牌的经销商受市场和文化理念的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商务部所出台的评估标准能否涵盖所有的经销商呢?答案当然是“不”。
有关人士表示,卖车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汽车品牌是属于厂家的而非国家资源,完全可以由市场竞争来说了算,没有必要弄出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据了解,此次评估主要是对国内以进口为主的、拥有经销权的外资汽车销售商,予以一定的限制,而对国内合资企业的销售影响不大。既然如此,商务部的这个评估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其实,政府出台此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汽车经销渠道,对于目前国内所出现的经销商问题,在国外早有先例。一般来说,在国外大都是由生产厂家来解决的。在美国,通用汽车通过成立汽车控股公司对汽车经销商提供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一方面给销售能力、经营能力较强的汽车经销商或者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成为通用汽车的经销商,以保持渠道的销售能力或者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给汽车经销商提供管理、销售、售后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经营指导和帮助。这样,既保证了其旗下经销商的质量,又使营销渠道更为健康。这种做法也许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