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洋轮胎在华涨价没商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09:55  经济观察报

  低价格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取胜之道?现在看来,这条法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在中国本土轮胎制造商们因为产品价格低廉在海外遭遇反倾销麻烦时,跨国公司却在他们的后院闲庭信步般提高了轮胎的价格。

  近期,固特异、普利司通、锦湖、韩泰等跨国轮胎制造商率先宣布将提高各自轮胎的价格,涨价幅度大约在10%以内,巨头们将原因归结为原油以及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但这样的理由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涨价仅针对中国市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跨国轮胎公司赶往中国淘金,全球前10位的轮胎厂商有9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普利司通以及锦湖轮胎不久前不约而同宣布要在2008 年时占有中国市场20%的份额。在价格大大高于中国本土对手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们到底有哪些窍门获利?

  大树底下好乘凉

  能够成为整车厂的配套伙伴对轮胎制造商来说一直梦寐以求,因为这将带来大批量的采购。从这一点来说,韩国企业锦湖轮胎最近颇为得意,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去年下半年,锦湖轮胎刚刚和一汽集团就在长春合资建厂一事正式签约。

  该工厂占地约2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轿车用子午线轮胎。计划2006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预计建成后年产轮胎300万条。

  此举明白无误的暴露了锦湖准备通过强化对整车厂的配套能力来带动产品增长的战略,记者获悉,这一项目的投资超过1亿美金。

  不仅仅是锦湖,去年6月份,普利司通在华第四个生产厂在广东惠州奠基。这个投资3亿美元的工厂显然是为了追随本田日产丰田日系三大整车生产巨头才选择落户珠三角。

  对于轮胎企业强化配套的策略,南京锦湖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昌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利润的角度看,零售给轮胎企业带来的利润确实要比给整车厂配套多。“但是强化配套是因为把轮胎直接配给汽车厂家,可以带动零售的市场销售。”

  与一汽这样的集团合作究竟能带动多大份额的市场销售?这虽然难以具体统计,但从一汽集团的计划中可以管窥其潜力所在。根据已经制订的计划,在2009年一汽集团要达到汽车产销200万辆。考虑到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还需要更换轮胎的因素,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惜的是在国内众多的整车厂尤其是乘用车制造商的配套名单中,一直鲜见自主品牌轮胎供应商的身影。

  遍地触角

  如上所述,跨国轮胎公司成为整车制造商的配套伙伴,目的之一是以此来带动零售市场。轮胎产品零售的利润率要高于配套,这使得跨国公司在建立营销网络方面不遗余力。

  1月10日,普利司通在华首家直营店在上海开业,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章二郎告诉记者,这家店总投资达到160万元之巨。

  对数量众多的中国本土轮胎品牌而言,耗资如此巨大建立一家直营店已经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去构建一个复杂的零售体系了。普利司通上海事务所总经理熊博明告诉记者,目前普利司通在华销售体系共分4类:车之翼 (形象店 )、BTS( 轮胎店)、 BOSS(指定零售店) 和一般零售店。为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该公司正加快销售渠道变革,并在店面布置、经营种类、铺货方式等方面进行细化,以此加强对渠道的掌控。

  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小田切称,他们计划到2010年在中国建立500家车之翼形象店。

  金昌年则告诉记者,锦湖轮胎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15%,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网络的铺设,目前锦湖轮胎中国在中国大陆设有5个物流中心、300余家经销商、5000多个分销商的庞大销售网络。

  依靠本土研发

  跨国轮胎公司能够成为整车厂的供应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重要原因。

  熊博明告诉记者,为了开发适合中国使用条件及用户需求的产品,普利司通不久前100%独资在江苏无锡成立了轮胎研究开发中心,这是普利司通全球第四个轮胎研发中心,其设在宜兴的超大轮胎试验厂也在建设之中,据介绍这个试验厂可以模拟各种地理条件。

  而在去年8月,锦湖轮胎刚刚与天津开发区签署投资备忘录,准备将其全球研发中心设立在天津开发区。该中心将为锦湖轮胎在华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服务,计划于2007年投入使用,2005年初期已完成投资约3000万美元。

  “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如果只依靠国外的研究所已难以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了。举个例子,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我们的一个产品可以销售3到5年,但是现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一年推出的新产品的数量就是以前几年的总和。”金昌年告诉记者,随着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跨国公司必须强化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尤其是整车厂的车型越来越丰富,对轮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实力的配套企业满足不了整车厂的要求。

  在这样的研发投入下,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巨头接连推出适合中国路况的雪地轮胎、省油轮胎。而中国大量本土轮胎企业甚至还停留在过时的斜交胎产品阶段,小厂过多且对全钢子午线轮胎这样的主流产品还存在技术上的瓶颈,这也使得洋轮胎在率先提价时毫无顾忌。(刘春)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