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5年度车市:“稳”字当头稳健增长是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2: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说,“降”是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那么,今年车市的整体走向似乎可以用一个“稳”字来形容。

  与去年的市场高开低走、价格剧烈震荡不同,今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相对平稳,预计全年销量在560万辆左右,增幅约10%。虽然,商用车销量由于政策因素出现了负增长,拖累整个汽车市场增幅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前11个月轿车销量22.52%的增长相对于去年同期的16.9%,还是提高了5.62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汽车累计产销514.47万辆和513.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2.07%,其中乘用车产销352.29万辆和351.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40%和19.48%;商用车产销162.18万辆和162.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21%。

  市场供求趋向协调 价格大战并未爆发

  也许是吸取了去年车市严重供过于求的教训,今年年初,各大汽车厂家在制定年度销售目标时,都相对保守了许多。以轿车企业为例,在经历了去年的增幅下滑、库存猛增和惨烈的价格大战后,10%—15%的增幅成为厂家的共识,一些轿车企业的年度销售目标甚至比2004年还要低。

  去年年底,为在销量排行榜上一决高下,各大企业争相“压库”销售,个别企业甚至在合理库存基础上追加了5万辆之多。压库虽提升了当年业绩,庞大的库存却给今年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不少轿车企业都把消化库存当作一季度的首要工作,当季排产大幅下降。没想到,这一亡羊补牢之策,却给车市带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供给的结构性不足,导致不少车型供不应求,市场售价也出现了上涨,不少车型甚至再度出现了排队购车的“繁荣”景象。虽然,厂家有意无意间推行的“饥饿营销”被媒体广为抨击,但此举毕竟让轿车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供求和谐之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热了去年以来严寒的车市。

  供求关系趋向均衡,降低了价格大战爆发的几率。虽然,我国汽车价格下降是个常态,今年车市价格整体降幅也不算小,尤其是临近年关,不少主流车型在经销商那里都能大幅优惠。但是,客观地说,包括8月大幅调低车型售价的上海大众在内,汽车企业在降价策略、降价主体、时机选择、跟进方式上都更加艺术。车市并没有像去年那样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价格大战,消费者也没有出现严重的持币待购心态。

  外部环境影响加大 节能环保成为热点

  今年车市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外部环境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增强。

  首先是政策环境,今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一系列配套措施开始付诸实施,突出表现在进口车领域。1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下调至30%,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代之以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管理。随后又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上述管理办法对进口车市场的格局变化、经销商的实际运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上政策明确较晚,订货较少,一季度进口数量锐减,直接导致上半年进口大幅减少。下半年,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的出台,对进口车经销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全年汽车进口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持续攀升的油价,不断触动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媒体关于消费税调整、燃油税出台的预测,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法,让节能环保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在前11个月轿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上,天津一汽夏利以16.22万辆高居榜首,QQ飞度吉利千里马4款小型车也跻身前十名,经济型轿车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车用替代能源渐成热点。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纷纷加大对混合动力、柴油动力乃至氢动力的研发和推广。虽然,从短期看,受制于成本、燃料供应等因素,上述车型的成长空间还值得观察,但无论是从技术储备,还是对企业形象带来的正面效应角度分析,打“节能环保”牌还是值得的。

  稳健增长成为主流 差异竞争孕育商机

  虽然国内汽车市场的稳健增长已与前两年“井喷”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少企业谈及未来的发展却依然乐观。“根据我们的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下一个快速增长期大约在2008年前后出现”,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的话代表了不少轿车企业的心声。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汽车市场明年还将保持10%—15%左右的增幅,但是,具体到每个细分市场,却呈现出不同的增长前景。因此,谁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抢占市场缝隙,适时推出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谁就能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如,过去一直难有作为的两厢车市场,今年却格外火爆。上海通用凯越HRV、东风日产骐达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机,在东部沿海地区广受欢迎,平均月销量超过5000台。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的包容性很强,经济发展的阶梯性分布,决定了在畅销车型中既有夏利、捷达等成熟品牌,也有凯越、飞度、骐达等个性化产品;在消费者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中,既有使用成本低、价格便宜、成熟可靠,又有个性化的外型、内饰及颜色等时尚因素。这必将对企业的产品组合技巧提出挑战。

  今年也有少数汽车企业销量出现了高速增长。比如,东风日产前10个月销量同比增长了160%;奇瑞前11个月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100%;东风雪铁龙的销售增幅也在60%以上,上海通用则连续10个月高居轿车企业销量榜首……看来,稳定增长中同样蕴涵着商机。

  本报记者 王政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