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九江工程即将收官 昌河汽车整合高层以利转型(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0:45  第一财经日报

  整合阵痛

  两年来,由于业绩的急剧下滑,与哈航的整合等因素进而衍生出高层频频的离职,这成了众多媒体的炒作之料。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昌河来说,“Nonewsisgood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6月7日,发改委一纸批文,昌河铃木利亚纳1.6L首次进入了最新一期汽车产品准入目录名单。这条利好消息的传来,又勾起了人们对昌河的重新关注。而此时的昌河对于媒体已经有些敏感。

  据有关人士透露,今年1月已经被免去昌河汽车副总经理职务的李晓华,在今年“五一”前在一次会议上,被宣布免去一切职务。对于这个消息,过分敏感的昌河对于内部高层的调动保持了沉默。

  从最近的李晓华,再到原先的蒋林生、谭利群、杨金槐、吴全、胡海银、徐恒武等,两年时间,昌河汽车内部高层就有近8位高层被撤职或调离;短短一年时间里,昌河集团杨金槐、徐恒武、刘洪德三大掌门人的闪电式更迭更是让业界看得目瞪口呆。

  事实上,频繁的高层变动,对于早已紊乱的“军心”无疑又是火上浇油,目前又有消息将昌河下课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昌河现任掌门人刘洪德。然而更多的“受伤者”无疑是昌河内部一些欲有所作为的中层,这些干实事的中坚力量也同样受到波及,朝不保夕。与此同时,很多有抱负的中层干部也开始对集团感到失望。

  海通证券分析师胡松分析道,“这种互换高层式整合由此影响到过多人事的频繁变动,无疑对昌河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过昌河待重新崛起,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看整合的力度。”

  转型之惑

  昌河以微型车起家,国内第一辆微型客车就诞生于昌河。从1996开始连续6年,其在全国汽车制造企业中产销量排名前十强。“最辉煌的时候,曾经近3万余辆昌河在北京上路。”昌河股份办公室主任吴继军向记者回忆道。

  随着微型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大城市的本地政策对微车的打压,昌河日益感到生存的压力。2004年在五大微型汽车企业排名中,昌河开始垫底,最新的销售数据则表明昌河汽车早已被挤出汽车企业产销前十名了。

  2002年10月8日,昌河的主营产品——北斗星多功能车登上了国家轿车名录,从此,昌河开始转攻轿车市场。6月10日,昌河集团宣传部向部长对本报记者解释道:“全力巩固微车市场,积极发展经济型轿车,全面进军中档轿车领域仍旧是昌河未来的发展思路。”

  然而昌河由微型面包车拐道微型轿车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曾被视为昌河雄起的昌河第一款轿车——迪尔,自2003年11月上市以来一路磕磕碰碰,在暴露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后,经过徐恒武实施停产整顿3个月后,今年5月份仅卖出1000多辆,两年时间爱迪尔累计销量也才过万辆。

  对于业界普遍担忧9月份新上市的昌河第一款三厢轿车利亚纳的品牌问题,周平表示,“由于有了爱迪尔的前车之鉴,利亚纳在质量上已经严格按照日本铃木标准控制,此外九江昌河生产基地技术部门也改由日本铃木控制监管,利亚纳将重新树立对昌河轿车品牌的形象。”

  “昌河的转型面临着品牌和销售渠道转型的巨大困惑。”新华信广州咨询公司总经理王炳泉对此提出了疑问,“在品牌上,一个原先做面包车的企业改做轿车,在品牌上很难重新树立;此外,在销售渠道上,以昌河微面现有的二、三级城市销售网络,在服务、营销等方面不可能达到轿车4S店的标准。”

  周平进而向本报记者解释道:“在品牌和销售渠道上,昌河确实遭遇了发展瓶颈。今年上市的利亚纳将继续沿用昌河微面一些省级城市的销售网络,主要是一些比较规范的4S店,公司也在考虑重新建立分品牌销售网络问题。此外,随着利亚纳9月上市的临近,从7月份起,昌河将加大对利亚纳的营销宣传。”

  本报记者徐晨华发自景德镇

[上一页] [1] [2]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