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电子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近来联想、康佳、新科、TCL等中国品牌家电企业纷纷进军汽车朝阳产业来说,似乎命运又回到了起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500亿元至3000亿元,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上升到20%。这不能不说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汽车电子的飙升无关
由于经济增长点与汽车电子的飙升引来这股家电企业的异动风潮沸沸扬扬:集体迷失、盲目跟风、多元化冲动之类的指责不绝于耳。
关注这些问题焦点比证明是不是炒作另有风味,“当房地产市场兴旺之时,一些家电企业就上房地产项目;当手机火爆之时,一些家电企业又不惜巨资上马手机项目,反正是什么赚钱就追逐什么,有的企业也因此交了不少‘学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这样担忧。
但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致命的追问:为什么要进入汽车电子业?家电业造汽车电子的资本是什么?下一个战场将是什么?资金、人才、技术及管理在哪里?斥资多少进入汽车朝阳产业?
为何逐角汽车朝阳产业
“家电业的奥克斯已经退出汽车业,但家电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如汽车业好。”家电业某情知人士并不承认家电业是因为行业无利润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个家电业也是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是汽车业的电子行业。
但中国家电企业加盟汽车配件供应商之列,不可避免地要与跨国巨头及专业零部件企业展开竞争,这恐怕比家电竞争更为激烈和艰辛。
即使这么激烈和艰辛,家电业齐聚热棒扩张汽车业,比如:产业扩张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国际化战略等。在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上,涉足汽车业电子的产业中,各家家电巨头各抒己见:
康佳方面声音,我们的全线产品将在今年出齐,明年量产。希望3~5年内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在已经具备车载液晶、车载DVD、车载电话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康佳目前正在与跨国公司紧密合作,涉足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等汽车部件的关键领域。
创维方面坦言, 该液晶项目首期投资3亿元,分两个阶段进行,目前完成的是第一阶段的工作,可生产1~8英寸的液晶产品,首期3个亿投资完成以后,将形成年产5500万块~6000万块的产能。其中很大一部分液晶产品都会应用在创维的汽车电子产品上。
TCL有关负责人透露,由于目前汽车电子的行业利润普遍高于家电行业,而且在未来汽车电子占据整车成本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如何抓住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是TCL急需做的事情。
长虹已公开宣称,汽车电子产品已成为公司的业务发展重点之一。为此,长虹成立了数码科技公司,重点从事车载移动电视、移动DVD产品的研发制造。
有资料显示,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重从5%增加到25%,在高档的轿车中更高达40%。这为家电企业提供了创新机遇。但是,家电企业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进军汽车电子业不会一帆风顺。
然而仔细考量,中国已有1000多家汽车电子企业,但在产品档次、技术水平上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汽车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方面,国内基本还是空白。
不难发现,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等巨头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早已布局完毕,有的在这一领域的研发生产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与汽车巨头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家电企业进军汽车电子行业”的符号意义肯定比实际意义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家电企业这个符号比其他企业大也是事实。稍微回顾一下我们家电进入汽车业的历史,当奥克斯大张旗鼓宣称进入汽车业不到一年就推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个行业的形态也一样。某个意义上的奥克斯说明了什么?
也许,家电行业认为他们发现了一块带有香味丰美的蛋糕,只要用一个小勺子进行深入挖出,里面会有很多“新奶酪”,就足以使他们从家电业从竞争的地狱解突出来进入“温和而甜美”的汽车业。
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子工业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还相对落后,以卫星导航器为例,国内在该领域要落后于国外,还有诸多技术问题尚待彻底解决。如果要加快启动国内的这一市场,国内厂家应该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下工夫。
入朝阳产业的技术、资金、人才?
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的声音,国内企业应利用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积极融入到全球的汽车产业体系中,在国际范围内开展技术合作。
外国企业占有技术和配套体系的高位优势。无论在技术、资金和调动资源力量方面,国内新兴的汽车电子小企业都难以与之抗衡。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的杨建龙博士的肺腑之言。
家电企业进军汽车电子业在战略上也有清醒的认知。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私募到8000万美元。是否这就表明国际游资很多?以某些家电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平台,是否会有资金与你接洽?
“那么家电企业有没有想过,在投资中,是否有一个清醒的规划,分为几期完成,产业运作规律和压力等等。这之间存在业务关联,是一种基于原有竞争优势的同心多元化,这种多元化风险要小于业务不相关联的非同心多元化。”一位知深人士这样评价道。
更重要的是,汽车电子技术是未来决定汽车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重从5%增加到目前的25%,在高档的轿车中更高达40%,未来还有上升的余地。正因为如此,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等巨头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早已布局完毕。
据深圳市信息行业协会统计,深圳内资的汽车电子企业2003年销售额达到30多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的10%。该协会秘书长陈一木表示:“与2003年相比,去年深圳内资汽车电子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幅约为50%。”这就意味着去年销售额已经超过45亿元,看来汽车电子蛋糕利润的确丰厚。
曾有报道说,创维集团CEO王殿甫介绍说,首期投资3亿元用于液晶项目。有人就给家电业大胆地做了一个这样的假设:中国已有1000多家汽车电子企业,每家都斥资3亿元用于汽车电子行业,而2005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500亿元至3000亿元。
照此计算,1000家电子业刚好到达3000亿的饱和。这个盲目的估计,假如是1000家电子都要“挤”进去了。是否要变成大鱼吃虾虾?资本雄厚的就迎刃而解,相反就一落千丈。“家电企业进军汽车电子业不但适应了汽车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但也不要盲目。”某行业专家这样认为。
然而另一个支撑汽车电子行业的巨额投资则需要依靠家电行业资本运作,那么家电行业的融资目标在哪里?业界认为,即使家电行业有许多优势,但人才吸引与建设非常重要。那么人才有在哪里?比如:投资多少?本科生以上多少?拥有技术管理的多少?除了这些外,家电行业收购过多少企业在麾下?等等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灵活机制,成本控制是否也是家电业的优势?某知名专家说,只想追求汽车电子行业的利润感兴趣,对这个行业的深入挖掘与经营是不会让他们满足利润与成功的。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家电企业有良好的研发队伍、精湛的研发能力,有利于缩小中国汽车电子技术与国际水平的落差。进军汽车电子业就是要建制造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模具中心,和人才培训和电子展示于一体。
专家表示,多少有些匆忙进军汽车电子业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市场运作、资金基础、技术适应等方面还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其汽车电子多元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目标直指朝阳产业领域
既然,中国家电企业以其良好的研发队伍、精湛的研发能力,有利于缩小中国汽车电子技术与国际水平的落差。
那么在巨大市场蛋糕的诱惑下,家电巨头们的“汽车梦”再次悸动。不过,与美的、奥克斯以及格林柯尔等家电资本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的第一轮“造车潮”不同的是,创维、TCL、海尔、新科、夏新和康佳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引领的第二轮高潮,而现在的家电行业目标直指汽车电子领域。
业界人士认为,这与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产品升级换代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密切相关。伴随着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在中国也进入到一个跳跃式增长期。
在2004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说,从汽车的燃油、控制系统,到底座、车载、行驶调度系统等都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推动汽车发生革命性变化。
即使2005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500亿元至3000亿元,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上升到20%。这不能不说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汽车电子的飙升无关
正是汽车电子行业的这种巨大利润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了新科、康佳、TCL这样的家电企业开始涉足。而CCID的预测也表明,汽车电子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驾车者对于安全性、舒适度和多功能的要求,极大地刺激着汽车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30%左右,而在我国仅占6%左右。对此,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俞忠钰指出,未来几年,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比重的不断增加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电子将向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预计未来5年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将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高速发展。到2009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国之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博士龚进峰也认为,汽车70%的创新来自汽车电子。在国外每辆新车上的汽车电子支出占整车平均价值的26.2%,而我国每辆车上电子产品支出仅为7%左右。越是高档车,电子化趋势越明显,甚至超出造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这为家电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然而,市场风险也不少,汽车电子已经成为汽车后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厂商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市场的培育和启动。但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核心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应用层次低却是中国传统电子企业进军汽车电子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电子制造行业发展趋缓的今天,汽车电子市场的崛起有如“在饥民面前摆下了一道诱人大餐”,这是有专家的心声。尽管家电业与汽车电子有着天然的关联,甚至还拥有能迅速将之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但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等巨头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早已布局完毕,有的在这一领域的研发生产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与汽车巨头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宋健提醒说,在汽车电子产业核心部件生产中,技术门槛,尤其是软件方面要求很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既懂机械又懂电子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大,开发时间还很长。
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一直要求合资企业在零部件的采购上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整车企业是在保证了核心零部件外购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本地零部件的采购。
“国外厂商蜂拥而入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决不会是一场有赢无输的赌博。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由德尔福、日本电装、博世等三家占领着。”行业人士坦言。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熊宇家)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