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曾经出现的“井喷”就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风,搅动了整个行业及社会,既强有力地促进了一些企业的发展,也加快了一些企业的衰亡。
面对市场“井喷”状态,理性的企业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的不仅是机会也是风险。而缺少理性、目光短浅的企业,则只看到了增长带来的高利润和由此产生的快乐,有的可能还产生出骄傲自大的情绪,根本没想到“风”过之后会面临哪些挑战。笔者认为,外部约束力增强就是最大的挑战。
外部约束力是相对于企业和行业自身而言的。它既是一种经济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存在;既是一种硬约束,也是一种软约束;既有国界,又无国界。据此,可以做出以下归纳。
———逐渐成熟的理性消费使需求趋于平稳和个性化,需求约束力陡增。需求约束是外部约束力的核心,也可称作第一约束力。现在企业感到最难破解也最急迫解决的矛盾,就是市场增速陡然下降。那些盲目乐观、好大喜功的企业,为此一筹莫展。其实,需求约束的发力并不意味着汽车需求的减少,而是汽车需求的理性回归。一些企业之所以对此感到不正常,是因为他们被“井喷”的超常增长惯懒了、惯娇了甚至是惯坏了。
———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传播,使以提高汽车安全性和交通顺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约束力强化。汽车安全性能的高低,将是未来汽车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焦点。国家对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性法规将越来越严,要求将越来越高。而交通拥堵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汽车销售的重要因素。交通是否顺畅虽然不该直接由汽车企业负责,但如果汽车企业对此无动于衷,最终难免要身受其害。对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采取逃避的态度,结果一定是既得不到社会承认也得不到经济回报。
———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石油消耗的快速增长,使排放与节能问题成为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根本约束力。能够对汽车行业发展构成致命威胁的惟有能源。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单纯制造汽车而不参与国家能源战略的讨论和推进,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遗憾的是,许多汽车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还把自己当作解决能源问题的旁观者。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面临的国际约束力也在不断增强。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不但未受到冲击,反而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使得一些企业放松了应对措施的准备和实施,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来自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资本控制、人才争夺等方面的竞争空前激烈。
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必须面对外部约束力的考验。外部约束力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无处不在,即使是市场处在“井喷”状态时。只不过,“井喷”使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被多数企业忽视了。企业的风险不在于必须面对强大的外部约束力,而在于忽视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那么,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以内功化外力。外部约束力具有强制性和客观性,企业只能适应和化解,幻想摆脱和逃避都是徒劳,更不能抵触和对抗。企业的内功高低决定于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的有效性。这两点就是企业的“武功”秘笈。任何企业都超脱不了这两方面的考验,任何企业管理专家开出的治理方案也都在这两方面发挥智慧,任何成功的案例也都在这两方面进行着佐证。
以主动化外力。这里的主动性强调的是要积极主动参与政府有关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表明自己的积极态度,推广自己的解决方案,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等待为争取,成为参与者、执行者、受益者、贡献者,化约束力为推动力。
李庆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