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大车厂不断有经典、漂亮的两厢车推出,有人高呼两厢车的春天终于来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久前,朋友准备买车,笔者向他推荐了高尔夫。当时他连连点头称是,但最终买的却是一辆配置略低的宝来,原因只不过是“宝来毕竟是款三厢车,看起来更上档次”。由此观之,国人的三厢情结远未终结。
为什么人们会偏好三厢车?
从表面上看,这是单纯的审美偏好。三厢车多了一个尾巴,符合中国人“有头有尾”的审美观。而外观在许多人选车时,往往是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许多人的购车观念尚不成熟。轿车走进家庭在中国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轿车观念实际上来自于“官车”。买车时,对于实用、好开等本质的东西不够看重,更重视外观和派头,骨子里把车当做一种身份象征的心态。从这种意义上说,三厢车多出的不仅是尾巴,而是面子。
抛开面子问题,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两厢车与三厢车究竟哪个更好?
两厢车的优点在于,在相同乘坐空间的情况下,车身更短,自重更轻,油耗更低,操控也更灵活。在道路和停车位越来越紧张、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两厢车的优势很突出。此外,尽管行李厢较小,但是将后排座椅折叠后,行李空间会大出许多,一些大型三厢车都无法容纳的大件,两厢车也能轻松应付。
三厢车的优点也不能说没有——当你需要一款大型车时,三厢造型往往能够设计得更漂亮、更协调;在被追尾时,三厢车由于多了一截尾巴,对后座乘员的保护会更有效一些(尽管实际差别并不太大,但是心理感觉不一样)。但除了这两点之外,三厢车的好处还真的不多。
还有一种论调,是“只有三厢车才真正有个轿车的样子”。这种说法,其实更加站不住脚——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那是一辆三轮车,按现代的分类应该属于两厢。如果三轮车不算,那就再让我们看看四轮汽车的鼻祖——“戴姆勒1号”,它也应该算做两厢车。这样寻根溯源其实也没多大意思,只是想证明三厢车并不代表汽车文化的正统而已。
如果说汽车是一种文化,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汽车文化发达的欧美,是如何选车的。欧洲大街小巷跑的多是两厢车;而在美国,销量排行榜的前10名根本就找不到两厢车的影子。欧洲两厢车盛行是因为路少车多油价很高;而在美国,汽油便宜又地广人稀,大车自然受人欢迎。
说白了,汽车文化是与国情相关的。中国的情况更接近欧洲,从这个意义上,两厢车更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两厢车的春天现在还是不能说已经到来。毕竟,消费心理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也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并不能说改就改。或许,只有当中国人买车时彻底抛开了面子问题之后,两厢车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