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消费大国未来应该节制地制造和消费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09:38  经济观察报

  汽车这东西,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近一两年来,中国似乎成了世界汽车业竞争的主战场之一。然而,在中国上演的以合资品牌为主的惨烈汽车大战中,其实中国人只扮演了“生产”和“消费”的角色。那么,它带给中国人和改变中国人的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即使我们不考虑汽车过量生产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不能仅从汽车制造与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去判定它的善恶,因为汽车消费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性的体现,那么这些年汽车进入家庭之后,它带给我们的是否都是文明与富裕的福祉呢?

  车本位消费主义的蔓延

  在中国,汽车消费的宣传攻势如此深入人心,车本主义成为汽车文化的代名词。许多中国百姓坚定地认为,政府必须创造一个成本越来越低的私车使用环境。

  由汽车领导的消费主义正在中国蔓延,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只要有2500美元年收入的人,就有买名牌的欲望。“汽车本位”成为许多城市的主流文化。一个有影响的报纸曾登过一篇散文,文中竟然说:“看到那些年过40岁还骑辆自行车的男人,真想把他打一顿”。似乎必须拥有中高档汽车在中国才是成功的标志。

  正是狂热的汽车消费主义,使中国成为世界豪华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价值180万元以上的奥迪A8全球不过180辆,中国就占了1/3;奔驰新款S600等200多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在中国销售量往往占全球的20%以上。如今许多政府公务员都潇洒地开着帕萨特、奔驰、奥迪、红旗等大排量车满街跑,公务用车成为中高档车的必争之地。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人民币,就是让所有农民孩子都享受义务教育,政府也只需补贴100亿-400亿元人民币。

  消费主义是资源杀手,汽车消费主义还要加个“更”字。

  发达国家对资源使用都非常在意,尽量把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例如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日本,其每年仅有0.3%的一次性筷子自产,而有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占全部进口量的99%。日本决定以中高档车在中国打天下,在自己国内却放弃高耗油汽车,为耗油小的汽车提供减税优惠。世界各大城市都曾走过由发展私车转而到发展公共交通的弯路。东京、柏林、巴黎、伦敦现在都采用高征税、高收费等办法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美国一些公司甚至给不开车上班的员工发奖,中国却反其道而行。

  从2004年起,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如别克荣御排量3.6升,国产奔驰E240排量2.4升,天籁排量3.5升,奥迪A44.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排量在2.0以上的占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于3.0升的国外品牌轿车在中国投产。合资企业加快把国外高档车引进中国,因为其利润比经济型车要高得多。政府高档用车采购成为合资企业的必争之地。丰田的皇冠与奥迪、奔驰争抢公务用车市场,今年销售目标为2.3万辆。

  中国人正在沦为车的奴隶?

  汽车可以带来更多的独立与自由,也可以带来相反的东西。尽管我们现在仅宣传前一种。

  看看每天从 “睡城”涌进城上班的大量经济型轿车吧,那就是我们创造的需求!工作与住地长距离移动是国际都市已摒弃的规划模式,我们却正在大量复制这种长途跋涉。

  许多百姓每年要花万元养车,过去他们仅骑自行车就可以解决交通问题。为了安抚有车族堵在路上的焦虑,北京交通台的“一路畅通”成为最受欢迎的经典节目。不过有人说,这档节目不如叫“一路不通”。高峰时间,北京90%的路段都处于饱和状态,许多路段汽车时速已低于自行车。城市道路 “修了堵堵了修”的恶性循环让管理者头疼。

  今年“五一”长假,北京许多人开着车出行去郊区,结果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许多人开了八九个小时还没到达目的地。笔者住的一条北京有名的胡同,过去非常安静,现在却堵满了私车。人与车在狭窄的胡同中争道,再没了老人安闲的散步,孩子无忧的玩耍。

  由于无限制地扩宽马路,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有至少有百万以上人口时常暴露在严重的交通噪声之中。

  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说,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占79%。英国报刊在一篇题为《毒雾笼罩北京》一文中说,北京的空气质量本来已经得到了改善,可是由于车辆增加速度过快和低劣的汽油质量,北京成为全球汽车尾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05年4月,北京重污染天数甚至赶上了重污染城市呼和浩特。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就有16个在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中国人致死的主要原因,肺癌发病率在增加。

  汽车是富裕的标志吗?

  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一些激进的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将汽车“淘汰”出人类的生活。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第一个把汽车挤出市中心的城市,实现了无车城,各大停车场都改成了草坪。去年9月,欧洲36个国家的近千个城市举办了“无汽车日活动”。世界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哥伦比亚波哥大市,有超过120公里的主干道是对汽车封闭的,其利用原来属于汽车的道路开辟了宽阔的绿地、人行道和发展中国家最长的自行车道,其前市长认为:孩子们的欢乐优先于汽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人大教授顾海兵的话极有代表性:“从法理上讲,13亿中国人中,假设一半以上的家庭拥有小车也不能证明其合理性,因为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支付拥有小车的全部经济与社会成本,如此必然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市场是大家的,资源是自己的。放纵而灭亡,自律而发展。我们能有节制地吸烟喝酒,为什么不能有节制地制造和消费汽车呢?

  晨风/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