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抄袭”所带来的麻烦,如今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兴起一股“购买外观”之风,如此对工业设计的畏惧心态无疑让外国设计公司看到了机遇,目前包括乔治亚罗、宾尼法利纳公司在内的意大利最大的六家汽车设计公司均已开始大力拓展中国业务,其中有的已经在中国上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甚至有几家超过四成的业务来自中国。也许对汽车企业来说这算是一条捷径,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本土工业设计的成长甚至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成长影响都将是消极的。
工业设计中的国家因素
按照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柳冠中的估计,企业如果投资于技术设备更新而带来了效益的话,那么投资于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效益至少是前者的5倍。“工业设计是一种软价值,它的含量是国家整体文化机制、工业水平能力的一种体现”。
“英国可以没有政府,但不可以没有设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20多年前的这句名言至今仍被当局牢牢信奉,当整个不列颠群岛发现自己已经从蒸汽时代那个老牌工业强国的背影中渐行渐远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一场崭新的工业革命来找回自信。如今,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强国——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虽然汽车制造业在这个狭小的岛国已经彻底没落,但由于拥有出色的汽车工业设计能力,英国仍然可以在汽车产业链的上游赚取可观的利润。
事实上,由于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现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投入巨大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国策,在通产省设有设计促进厅、设计政策厅以及产业振兴会用于推进这项工作;韩国政府更是在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希望到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
显然,增强一个国家的工业设计能力仅靠个体设计者的灵光乍现难以成功,相比之下,我国工业设计领域的现状却是: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基本处于松散状态,且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政府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既没有专项拨款,也没有建立设计基金。如此环境之下,本来就稀缺的本土设计人才纷纷流向跨国公司。“在工业领域只有工程师,却没有设计师,这说明了我们对工业设计的忽视。”柳冠中这样说。
必须承认,虽然国内像泛亚、同济同捷这样的汽车设计研发机构正在茁壮成长,但相对中国庞大的整车制造业来说多少还有些杯水车薪。如果说在汽车工业设计领域,欧美已经处于黄金时代、后起的日韩处于白银时代的话,那么事实上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制造基地的中国,还处在黑铁时代的蒙昧之中。
-夏雨/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