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上海国际车展。在东风标志展台前,一位略显青涩的年轻人不停地向参观者派送着他亲笔签名的明信片。
钟亮,这个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21岁学生,在年初结束的第三届标致汽车设计国际邀请赛上,凭借花了一个晚上时间设计出的标致“ZCC”轿车,从来自全球的38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季军。此前在西方汽车界的苛刻眼光中,能够获得如此青睐的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那辆轻盈的小车就醒目地印在明信片上,但是却很少有人认识得到其中的真正意义——在喧闹的车展之上,并没有参观者对钟亮本人和他的作品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他受到的关注也许还不及身边的几个汽车模特。而另一方面,人们显然也没有意识到,展馆内目不暇接的车型当中,究竟有几辆来自中国的原创设计。
钟亮受到的冷遇无疑印证了中国汽车业一个尴尬的现实,当大量的本土企业不断抱怨自己缺资金、缺技术、缺政策、缺零配件的同时,极少有人真正认识到中国汽车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贫瘠。
工业设计的魅力
汽车已不仅是单纯的代步机器,这一观点早已得到印证。上世纪初,亨利·福特的T型车曾经横扫全球。坚固、简练、平民化的低价位以及一成不变的黑色,所有这些使福特固执地认为T型车会成为人类交通史上的终极机器。福特显然没有预见到,当汽车变得随处可见以后,人们对它的要求就不会再只是一台简陋的交通工具,而更需要新颖的造型、精致内饰所带来的更高级别的享受。通用汽车的斯隆则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在他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创立了通用技术中心以及美术色彩组,不断推出迎合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的新车型,再辅以精明的销售策略,短短几年间,便使得福特的“T型车王朝”宣告瓦解。
近一个世纪过去,工业设计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当宝马、奔驰这样的产品在“同质化”趋势中仍能以鲜明的性格基因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时候,人们开始深刻懂得了工业设计的价值所在。“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宝马前任产品开发主管赖茨勒如此描述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尤其在汽车业。”
所以,当人们把公路上跑的各种国产车统统笑称为“火柴盒”时,当人们为了国产车为何连小小的车灯都做得惨不忍睹而争得面红耳赤时,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汽车业最薄弱的环节开始无处遁形。
尴尬的本土汽车设计
“业界一般的看法是,中国汽车业差在制造规模不够,产业集中度不够,进而导致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不够。然而,这只是汽车产业的表面问题,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软肋,在于工业设计。”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贺军分析,“从国际视野来看,和所有后进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汽车产业正走在代工生产、侵权仿冒到自主设计的曲折道路上。过去几年来,包括通用、丰田及本田等跨国汽车大厂,都曾以侵犯知识产权分别控告奇瑞、吉利与双环等中国汽车厂。而溯其根源,都在于本土工业设计能力的缺失。”
深圳市设计协会副主席董瑞丰对我国在汽车设计领域的落后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位曾经在德国奥迪、韩国大宇从事多年汽车造型设计的专业人才,在回国进入一汽工作仅15天后便辞职另谋出路。“整天画汽车,整天纸上谈兵,没有一个项目有希望变成产品,除了搞搞尾灯设计、汽车内饰面料变革这些小case外,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董瑞丰如此直言当初的遭遇。
论及国内企业对待工业设计的心态,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工程研究院院长雷雨成教授如此形容:“就是缺自信。现在有人提到设计,犹如谈虎色变,常常以经验不足遭到质疑,崇洋媚外风气盛行。事实上,你越不开发,你就越不会开发,你越不会开发,你就越惧怕开发,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开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