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迎拐点疑云重重 专家并不看好近期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9:17  每日经济新闻

  汽车股最近几天的表现,似乎让久陷困境的投资者有春风拂面之感。在股票市场,“汽车行业即将迎来拐点”的声音已经开始在其上空回旋。

  昨天,第一证券研究所发布署名文章《汽车将率先爬出谷底》,但这一论断却遭到了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专家们的质疑。《每日经济新闻》在采访汽车实体市场的几位专家时发现:他们并不看好近期的汽车市场。

  没有实质性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第一证券认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预计国家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加大,如消费税政策调整、实施燃油税等。”

  对此,汽车市场的分析师们却认为,汽车所占GDP的比重并不大,因此用汽车拉动GDP的想法并不现实,政府并不会刻意制定拉动汽车消费的政策。

  其中,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项明认为,即便上文中提到的“消费税政策调整、实施燃油税等”一一实现,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也不会很大。

  “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主流消费群并不会因为消费税的调整而受益。”项明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汽车的消费税为车价的5,调整后的消费税是按照排量征收的:1.0L排量以下的为3;1.0L-2.2L的还是5;2.2L-3.0L排量的为8;3.0L以上的则更高。

  “目前规模消费的主要是家庭用户,而家庭买车的排量区间几乎都在1.0L-2.2L之间,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因为消费税的调整而受益。主流消费群没有受惠,怎会拉动大规模消费?而对于那部分选择1.0L以下排量的车主来说,由于目前1.0L排量车的价格普遍偏低,减免2的消费税最多也就优惠2000元左右,并没有多大意义。”项明认为。

  “燃油税能将消费者由‘被动消费’转向‘主动消费’,能直接拉动内需,但问题是:一方面燃油税短期内还很难出台;另一当面,关键还要看燃油税的征收标准是多少。”项明说。

  他曾算过一笔帐,“如果按油价的30计算,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划算的,能直接减少汽车的使用成本,但是如果超过50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比现在减少多少。”

  而汽车车评人钟师更是认为,目前对消费者有利的政策都在冻结,“政策的利益双方是相对立的,对一方有利了,必然对另一方不利,政策的出台事实上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譬如说三包政策,为什么迟迟不出台,就是因为受到部分汽车厂家的阻扰,所以政策的出台还需要有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太多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

  成本下降是短期波动

  第一证券认为,“近期汽车行业外部环境也有所改善。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3月末138.6点的高点下降到5月30日的132.60点,汽车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另外,国际石油价格也由前期58美元的高点滑落到50美元一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5月24日起降低汽油价格,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50元,这也是近两年来首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油价下调有助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促进汽车销售。”

  对此,项明认为,“钢材和石油的降价是有周期性的,从目前来看并没有迹象表明是长期性的,很有可能只是短期性波动。”

  钟师也认为,“原材料价格下跌,是涨到一定程度后的回落,目前还是处于相对高位,汽车业的利润也还在下滑中。”

  他还特别提到,“即便是汽车企业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多了部分利润空间,也有可能因为市场竞争而将这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

  低库存以牺牲产能利用率为代价

  第一证券认为,“2004年全行业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但产销量却增长放慢,让汽车厂商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实现行业更为稳定持续的发展。今年前两个月,全行业普遍致力于控制产量、消化库存,市场运行趋于良性循环,价格走势也比去年稳定。与往年不同的还有,今年厂商对经销商的压力有所减小。在多方力量共同营造下,市场经营环境较为宽松,销售形势也逐步好转。”

  对此,项明认为,市场的暂时稳定、市场环境的宽松是以牺牲产能为代价的。“之所以今年价格稳定,经销商压力减少,并不是因为市场热了,只不过是厂家换了种产销状态,有意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减少投放量,但是这种产销状态是建立在降低产能利用率、浪费产能为代价的基础上的,产能利用率低下可能会对企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所以并不能仅凭这点就说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拐点’了。”

  钟师也认为,汽车企业还要经历几轮“厮杀”,原因在于今年初许多厂家由于有库存就给了自己一个“喘一喘”的机会,纷纷利用产能空档检修并扩大生产线,“他们是在为下一波竞争积聚能量,产能扩大以后,汽车业的拼杀将更加激烈,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可能会有更多企业‘出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由于产量仍大于销量,去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并未得到明显缓解,预计二季度销量会进一步回升,产量基本维持上半年同期水平,库存和竞争压力仍会促使车价下跌。

  俞凌琳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要闻看板专题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