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在博弈:国民车“猛虎神威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0:40  新浪汽车

  大众的国民车一方面在品尝着“山藏猛虎神威足”的难言不和谐。另一方面又频频胜出遭到诸多质疑,如在欧洲被淘汰的桑塔纳捷达,在中国却能延续生命20年,顺应了“渠得清源活水入”之意。

  历史的碎片往往容易被捡拾,比如:僵硬的产品、倍增的新车、难以融入亚洲文化、官僚气息、管理与规范-----。无不一一对大众致命的一刀?

  大众在华玩资本会不会是第二个东方电子?传奇的桑塔纳会不会再度品尝巨人的艰辛?对大众质疑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幕?

  僵硬的产品和资本博弈布局给了大众一大棒,倍增的新车价格日抛低,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反应迟缓,新车型推出的速度慢,价格政策保守僵硬,在早其辉煌时代就埋下了隐患。这对大众来说归结为市场反应迟缓是大众本身市场策略的失误。

  难以融入亚洲文化特别是中国本土文化也是一个因素。大众总部把中国市场不景气首先归咎于大众(中国)管理人员的不力,主要是决策层的水土不服,错在没有先发制人 但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时,大众显得守成,而不是开源。反映到其资本博弈的战略上往往在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

  更不用说反应迟钝、官僚气息严重的体制严重束缚资本博弈。特别在跨国公司纷纷成立中国总部之际,给中国总部以相当大的权力时,大众中国的业务还需要德国总部在德国拿着“遥控板”指控。比如:有媒体要去采访,都要通过德国总部的回函,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采访到。这么简单的一个采访而拖延一个月,可想而知的非同寻常的问题?

  南北大众的各行其是,大众不能创造一个一体化的全国性分销网络是它的资本博弈失策之一。尽管无可厚非,但这对于两个企业的新品推出以及未来发展显然没有好处。

  从公开信息看,投资决策问题当在华占据绝对领先并且供不应求时,大众断了资本博弈的扩大产能。而当各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且纷纷扩张的时候,大众才迟迟宣布了60亿欧元的扩张计划。

  而这个60亿欧元的扩张计划在实施开始,就遭遇了车市寒冬,受到极大打击。有消息称,大众明确表示,要在中国减少投资。该公司明年和后年在中国的投资将减少22%,投资额降为21亿欧元。

  但对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法制化管理与规范化经营是必然的发展之路。背道而驰的大众早期的为了避免两个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众对两家产品进行划分,无疑可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当中国市场已经向全球所有汽车公司开放了,仍然固守南北大众的“分工”战略,无疑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拱手为竞争对手让出了市场。

  从“认知步协调”的原理,简单的说,这一原理认为,当人们自己所持有的真理和观点相矛盾时,会出现抵制的心里。例如:当你丢失了手机,并确信不会在找到时,有人指着桌子说“不在这儿吗?”尽管你找到了手机,你却感到很恼火。是否这个例子会印证了当今的企业?

  目前中国大量的企业在自己产业运作的舒适区是不愿意走出来的,哪怕是在苦苦的挣扎,等到那一天资本博弈无法支撑被逼上梁山;这就有点而象中国10年前的国营企业的工人味道,那时也不愿意出来,等到现在下岗了,走出来已经玩了。

  在史玉柱脑白金案例,史玉柱重新站起来是不怕走出来,然后有利用了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博弈的结果,其实史玉柱这一次真正获利是在资本市场得到的大部分利润,也正是他的产业运作同时进行才取得的成功。

  以郑百文为例,在靠银行担保,商业承兑等手段取得长虹大量的供货后,郑迅速以低价出手,积累了巨额资金。但是郑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盲目的发展,夸大规模,结果反而陷入经营困境。这是许多企业引以为借鉴的。

  从这两个正反的例子里,我们的企业是否能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是否是许多企业引以为借鉴的。

  有报道称,大众应对措施是“出于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考虑,大众汽车将管理中国业务职能从德国总部转移到北京,大众汽车中国中心应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职能中心。”

  目标是:让本地的管理力量来取代目前来自集团总部的员工”。在产品引进开发方面,大众也开始有了新的动作。显见的是,斯柯达品牌快速引入了上海大众

  这说明了随着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大众是否看准了目前在华要获得成功,必须资本运作和产业运作是否两条腿走路?

  除了变化以外,大众在没有永恒的东西?是不是有了应对措施,就找到了新的奶酪?如果还没有突破发展的瓶颈,道路怎么越来越广?

  在透过纷繁的复杂的表象,以庖丁解牛的剖析,梳理出企业的胫骨与脉络,鉴定企业的时间、空间、行业、三维坐标系上的位置“做什么?谁来做?”

  我们应该为未来而准备,而不应该陷于过去而不能自拔;言语能为人们同化新现实带来积极的情绪。大众国民车“山藏猛虎神威足”,桑塔纳顺应“渠得清源活水入”之意?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熊宇家)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