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诺-日产联盟彰显卡洛斯·戈恩的个人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8:08  中国汽车报

  【热点人物】 4月29日,卡洛斯·戈恩就任雷诺公司总裁兼CEO,同时他还继续担任日产公司CEO。此后,作为这两家公司的CEO,戈恩将十分繁忙,一年中他将有40%的时间呆在日本,40%的时间留在法国,剩余20%的时间在美国的办公室里度过。

  雷-日联盟彰显戈恩个人魅力

  世界汽车业此前并非没有过合并与联合。但其中似乎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比雷诺-日产联盟(以下简称雷-日联盟)中的戈恩更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这个出生在巴西、拥有法国国籍的黎巴嫩人后裔,凭借着在雷诺成功削减200亿法郎,获得“成本杀手”美誉,后又因实行“NRP”和“180计划”使日产起死回生。如今挑起双重重担,人们对戈恩个人魅力的兴趣,似乎超过了雷-日联盟本身。

  美国有媒体日前评论说,卡洛斯·戈恩所拥有的世界汽车业的经验比任何人都要丰富,他令日产起死回生的业绩将在世界汽车史中留下重要一笔。但他在接手雷诺的同时并没有放手日产,而是两家公司共管,再加上美国市场的业务,尽管戈恩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但他会吃得消吗?而雷-日联盟为何如此“重压”戈恩,让他兼任两家公司的CEO?目前,雷诺持有日产44.4%的股份,日产持有雷诺15%的股份,即使是在一家百分之百合并的汽车企业里,也只是集团董事会CEO之下,另设各公司的CEO。

  难道戈恩的个人魅力大于一切?

  协调雷-日关系,增强联盟竞争力是主要任务

  对于雷诺,人们有理由相信CEO戈恩会有一些大动作。但对于雷-日联盟,日产COO志贺俊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说,联盟不会因戈恩接管雷诺出现任何变化。

  的确,从1999年3月27日,雷-日战略联盟正式签署,到2002年3月28日,雷-日联盟战略性管理公司的成立,一直到现在,戈恩担任双方的CEO,雷诺和日产始终坚持实行共同的战略和管理,以结构性和地域性两种方式合作。

  从2002年起,雷诺日产开始共享平台,目标是到2010年有10个联合平台,每个平台每年用以生产150万辆主流车型。当然,平台共享仅仅是结构性合作的一部分,雷诺和日产还共同进行研发和技改,共用发动机,联合采购、共用售后服务中心……

  另外,在不同的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从2000年5月起,日本的日产经销商就开始销售雷诺的车型,提高销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网络的费用。欧洲是雷诺的“地盘”,雷诺帮助日产增加销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因此,2002年3月后,在欧洲市场上的日产Interstar就是雷诺的Master,交叉贴牌有利于日产轻型商用车在欧洲的发展。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日产扩大产能帮助雷诺卷土重来, 2000年12月,雷诺风景在日产的库埃纳瓦卡工厂生产,也是雷-日联合后的第一次交叉生产。

  “我们将尽我们所能,在产品发展、降低成本等方面帮助和配合雷诺。” 志贺俊之这样对记者说。而雷诺的部分高层,在不同的场合,也表达了同样的协作意愿。

  “戈恩同时担任这两家公司的CEO,正是雷-日联盟今后发展的关键一步。” 有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随着雷-日联盟的继续发展,雷诺与日产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互相协助,追求利润的增长和共同的利益。“戈恩作为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能协调和平衡雷诺、日产在今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只有他的这种协调能力,才能令雷诺和日产的合作更紧密,让联盟更具竞争力。”

  以削减成本为主攻方向

  数据显示,2004年雷-日联盟的汽车销量达578.52万辆,同比增长8%,全球市场份额为9.6%,全球排名第四。显而易见,合作不只带来了销量的提高,联合采购、销售及售后网络并用、平台共享等等,正如德意志银行分析家所称,这些都“极大降低了成本,改善盈利能力”。

  对内压缩成本,联合扩大销量,这也正是戈恩担任两家CEO后协调并努力的方向。但人们不免有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因太多的“共享”而抹杀了个性,造成雷诺、日产产品的同质化,从而降低其竞争力?

  的确,降低成本与突出个性是难解的矛盾。戈恩自己也不否认,他曾表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不但产品要有很强的竞争力,还要能够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共享不可避免地会削弱个性,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不但是雷诺和日产联盟,PSA、通用等公司内部车型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说。

  专家也指出:“企业都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当利润与个性碰撞时,在一定的时期内,许多企业都选择成本优先。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才会尽量强化附着在产品品牌上的多样化。”

  目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削减成本,增加利润,是许多大汽车企业的共同选择。

  大汽车集团以成本削减为主要目标,“成本杀手”将不断诞生。对于笼罩着巨大光环的戈恩来说,能否协调好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联盟竞争力,将是很大的考验。(本报记者 方笑菊)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