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记者论坛上”,我国能源专家认为,汽车的制造理念与消费方式决定中国汽车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使中国在世界“减排”任务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中国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年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就可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排放与传统能源消耗方式有着必然联系,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能源效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单位GDP消耗能源是发达国家的数倍,如果一如既往依赖石油经济,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的80%将依赖进口。
然而,“减排”重任,绝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要发展了,更不意味着中国百姓就不能开私车了,而是意味着开以什么为燃料的车,以及如何开车。
以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碳、石油等传统能源,不仅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成为中国汽车业的唯一出路。能否加快开发环保汽车的步伐,加快开发高质量的替代能源步伐,关系到汽车业的百年大计。眼下中国许多省份的汽车已“喝”上生物汽油,是汽车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开端。今年人大通过、将在2006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汽车工业是挑战也是机遇。
认为“中国汽车业还能快速发展二三十年”的观念,如果是基于中国石油还够使二三十年的论据,就未免太脆弱了。
中国汽车企业一直偏爱造大车,但能源警示却可能使一向受歧视的小车在中国大行其道。从今年头几个月的市场看,小车才是长盛不衰的车型。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向大排量汽车收费,是中国政府发出的调控信号。如果更多企业把造大车的热情分出些塑造知名品牌的小车,造小车也许就不仅会成为利润增长点,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如此看来,燃油税不仅体现的是资源占用及消耗上的公平,更是向环境付费用的最公平方式。促使其快些出台,对汽车业的“可持续”意义重大。
“不限制拥有限制使用”的国际惯例,为许多人接受不了,然而简单的逻辑推论也能明白:假如大城市鼓励人人天天开私车上班,总有一天大家都会寸步难行,造成汽车最低效率利用的尴尬。正是鼓励公交的思路,保证了私车的道路空间。北京市已发出以提高停车费等方式抑制私车发展的思路,虽让有车族不太痛快,可往长远想想,“抑制”能让有车族能更长远地开车,能留出后来者的买车空间。有节制地消费,为别人更为自己。
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高的生活品质,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汽车业要“可持续”,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汽车制造及消费观念,是当务之急。
陈晓凤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