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饥饿疗法重新盛行 车市逆市涨价会持续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02:36  东方早报

  上海车展后,暂时平静一个月的车市价格还是动了,不过,这一次不是厂家降价,更不是商家贴本促销。

  4月中旬,杭州、上海等地陆续传出广州本田奥德赛涨价5000-10000元的消息;与此同时,东风标致部分车型因停产缺货而加价6000元的声音在全国响起;其后,长安铃木雨燕还未上市就有经销商称要加价3000元;而销量一直不大的上汽通用五菱SPARK,近期也传来要加价5000元的消息,另外,皇冠加价1万元,东风日产颐达加价3000-6000元,05款帕萨特加价7000元……加价声可谓此起彼伏。

  比起国产车的“涨”声,进口车的涨幅更是惊人。最新的变数是沃尔沃公然宣布涨价1万元。记者日前从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了解到,目前进口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由于货源少,去年底卖过83万元的宝马730目前的售价上升到了88万元;宝马760也由去年底的158万元涨到了目前的165万元,近期到岸的宝马新7系也由于货源少、汇率变动等原因,价格比老款上涨不少,其中宝马新款730卖到了94万元还十分抢手。老款雷克萨斯LS430去年最低时仅售75万元,而目前老款的售价为80万元。

  物以稀为贵

  几乎是所有这些车型涨价的原因。不过,引起“物稀”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据记者了解,旧款宝马的价格回升主要是因为进口车需要提前三个月订货,而去年底与进口车经营相关的许可证制度、品牌专卖政策以及落地完税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使得经销商不敢冒险大量从国外厂家订货,因此导致今年初进口车货源较少,市场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上涨情况。这一点可以从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汽车降幅之大可见一斑。海关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共进口汽车为3.6万辆,同比下降了43.9%,降幅之大历年少见。

  不过,随着政策的逐渐明朗化,今年初预订新车的逐渐到岸,这种阶段性的进口汽车货源紧张情况将有所缓解,一些抢手的新款进口车价格肯定有所下降。

  借政策垄断货源

  但是,像进口宝马这样真正因为物稀而价贵的却只是少数。以雷克萨斯和奥德赛为例,他们的涨价与货物的垄断经营直接有关。

  今年4月1日起,国家开始执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经销商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同时,经销商能否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也需取得汽车供应商的同意,也就是说能否成为汽车经销商、经销商能否增加网点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的都在汽车厂家的掌控之中。

  就在《办法》实施前,广本取谛了所有未经授权的经销商,而事实上《办法》允许非授权经销商经营到9月30日,并且《办法》也允许经厂家同意后,授权经销商可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但是,广本明确表示不允许授权经销商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这样一来,只有广本授权的4S专卖店有广本车卖,于是,广本的销售网点大幅减少,而这显然为经销商加价提供了条件。据悉,由于垄断了货源,许多城市的广本经销商达成联盟,要买新奥德赛等比较吃香的车就必须加价,不加价就没车卖。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进口车雷克萨斯身上。以上海为例,在实施品牌专卖后,雷克萨斯只有一家专卖店有卖,而在以往,众多的丰田经销商都能卖雷克萨斯,这些经销商又依靠大量的二级代理商协助卖车,由于货源多,经销商多,价格竞争十分激烈,老款雷克萨斯LS430一度跌到75万元的亏本价。十分明显的是,今年开始卖的新款雷克萨斯由于只有一家店有卖,售价却高达84.8万元,而实际上新款和老款的外形是一样的,只是多了液晶显示DVD、GPS等三四样配置。据悉,

  饥饿疗法重新盛行

  有些货源少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进口车进货少了,有些货源少却是营销策略所为,国产车的饥饿疗法可以说是一些厂家惯用的策略。

  虽然从大背景看,我国汽车市场已经并将长期处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车市局部不会在某一特定时段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加价一般多发生在新车型或畅销车型上,由于消费者买这些车需要预订或排队,很难拿到现车,不法经销商便趁机加价销售现车。

  但是,随着三四月份车市销量迭创新高,车市回暖势头逐渐确立,这种饥饿疗法似乎又盛行起来。很显然,东风标致、SPARK、奥德赛、皇冠、颐达等车的加价现象都存在饥饿疗法的嫌疑。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汽车加价这种不法行为,如果说汽车经销商是“第一责任人”,那么背后的汽车生产厂家就是“第二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和管理责任。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利用自己的车被加价以及个别消费者“买涨”的心理在大肆炒作。

  对此,北京亚运村市场总经理苏晖分析认为,由于去年大部分厂家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出于谨慎考虑,今年绝大多数都刻意控制了产量,直接导致市场新车供应量不足。但厂家对现状似乎乐此不疲。一方面,造成脱销假象,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多掏腰包,提高利润。

  有分析人士认为,类似“新款奥德赛”这样针对个性化市场需求的车型,实际市场需求就不大,销售火爆更无从谈起,非常明显是厂家在刻意控制产量。

  晾他一晾又何妨

  据分析,除了通货膨胀和汽车产品得到改进,厂家提高汽车零售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汽车生产成本上升;汽车产品供不应求,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厂家竞争策略的需要。

  逐条对照分析一下,近期,虽然钢材等汽车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但是拿轿车的利润作为参照,其对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影响稍大,对中级轿车和高档车的影响有限。况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下大力压缩生产成本,有的甚至提出要“疯狂国产化”控制成本,因此,业内专家认为,成本上升导致车价上涨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那么,问题会不会出在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企业的竞争策略上呢?正如苏晖所分析的,由于去年国内车市遭遇“黑色拐点”,迫使很多企业调低了当年产销目标,并在制定今年的产销目标时十分“保守”。而近期,消费者长期持币待购积蓄起来的购买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这就在局部地区、局部车型上造成了供小于求的矛盾,为经销商加价提供了空子。另外,相对于几个月前,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大大减缓,把过去的一些让利、折扣取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局部的供需关系改变尚不足以支撑大多数厂家冒险作出全盘涨价的决定,业内专家指出,对于厂家来说,尽量长时间地维持现有指导价不变已经是不错的局面了,并存有足够丰厚的利润空间。不久前,国产奥迪促销降价后曾经又出人意料地涨价,结果销量直接受到冲击,最后又不得不降价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在车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像沃尔沃这种不合时宜的逆市涨价不会持续太久。另外,虽然目前在国产轿车中极度缺乏商业道德的加价行为有泛滥的趋势。但是,加价不是涨价。对这种汽车营销“攻心战”,消费者完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首先,绝不买加价车;另外,还应该主动向有关税务部门举报不法经销商的加价行为。如此一来,“饥饿疗法”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专家建议国内汽车消费者的心态应该逐渐成熟起来,那种拿着现钞买现车的冲动式消费思维应当逐渐转变,预订和等待应该成为一种正常的消费习惯。早报记者 钱婵娟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