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对汽车业寄予厚望
本月初,印度财经快讯(FinancialExpress)发布消息,德国大众将投资9亿美元在印度设汽车厂。尽管印度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中排名第二位,但是这笔9亿美元的投资额,也决不算是小数目。
印度曾经是对市场活动实施超级管制的国家,样样要许可证,事事要审批。1991年印度实施改革,废除了许可证,开放了市场。放松管制以后, 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印度市场。1993年,印度政府调整汽车产业政策,国际汽车巨头接二连三地叩响印度的国门。截至目前,日本铃木、日本本田、韩国现代、通用汽车等跨国汽车公司都在印度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投资。
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吸引外资是印度不可缺少的经济政策。印度政府曾经努力将FDI引向最需要它们的领域,比如电力、通信、机场、港口和高科技等,但现有的FDI还远远满足不了印度的需求。
毫无疑问,印度对FDI有着巨大的胃口。印度财政部长日前提交了印度新财年(2005年4月始)预算草案。政府在该预算中提出:削减企业税率,增加基础建设投资,进一步开放外资在零售、采矿等多个领域的投资限制。
据中国人民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泰岩介绍,印度的服务业和软件业很发达,但制造业水平比较低。因此对于制造业,尤其是对于上下游产业带动作用大、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汽车业,印度政府更是寄予厚望,欲将印度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型车制造中心。2005年,印度政府积极调整旨在鼓励汽车出口的有关政策。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如果发展顺利的话,印度制造业出口额在2015年之前可能增至3000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也将从0.8%提高至3.5%,与中国一起成为服装、药物及汽车零配件等产品的两大出口国。
跨国公司在印投资现仅停留在战略层面
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引发了有关部门对于中印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之争的忧虑。
黄泰岩认为,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中产阶级队伍也在壮大,这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仍然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曾专门研究跨国公司战略。他表示,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度投资最看重的是印度本国的汽车消费市场。 据统计,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和中国基本持平。而中国在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同时,中印人均GDP差距拉大。1990年~2003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5%,而印度只增长4%。所以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1100美元,而印度只有530美元。在1981至2001年间,中国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大约减少4亿。同期印度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900万。现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而这一数字在中国是17%。
康荣平认为,印度本国市场目前阶段容量有限。一方面,印度人均收入差距大,支撑汽车消费的中高收入、相对富裕的消费人群总量小。印度的汽车消费市场仅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虽然印度软件业和服务业很发达,但整个IT行业大约只涉及百万员工。他认为,跨国公司何时长驱直入印度市场还很难判断。
印度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孙士海表示,印度经济要超过中国非常困难,中国拥有超过40%的国民储蓄率,在高速公路、电力、通讯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印度和中国相差太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杨建龙博士也认为,印度大力发展制造业还有很多困难。一方面,印度的制造业基础和中国相比差很多,钢铁和机械制造行业都很不发达。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印度与我们相比还相差很多,比如中国高速公路总长3万公里,是印度的10倍。这些都限制其汽车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杨建龙说:“目前,德国大众等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还只是在战略层面上的。”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决于自主技术的发展
康荣平说:“和邻国印度相比,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容量大。这对于培养大的自主品牌、大企业至关重要。”他将中国汽车企业划分为受政府扶持较多同时获取社会资源的“嫡系”企业和长安、奇瑞等“非嫡系”企业。相对于占有的资源而言,非嫡系汽车企业的表现很强势,在自主品牌和技术方面的长期发展方面持乐观态度,他们对于中国汽车业发展的贡献力量不容忽视。
黄泰岩认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近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3到5年以后,中国汽车业将有可能更加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引用外资以后,企业有了和跨国公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且使自身有了较大发展。他说:“短期内,印度汽车业和中国汽车业构不成竞争。”不过黄院长也表示,印度有一些先天优势,比如印度人对于英语的熟练和对西方国家文化的认同等,这些优势可能加快印度汽车业的发展速度。
引用外资只是启动本国经济的切入点。一旦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实力足够强大,对外资的依赖就会降低。
孙士海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大国,都是拥有大量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都是通过改革获得发展的机会。在某些行业上中国应当学习印度,但印度要想赶上中国尚不容易。康荣平表示,中国和印度有很多不可比因素,两国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互补关系。(本报记者 陶晓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