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中国首席代表张绥新盼两年后大众重现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8:22  第一财经日报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张绥新是一个低调的人,这或许受到环境的影响。

  严肃、重组织而不重个体的做法在德国公司里,是一项人人遵守的传统。但是作为一个在大众公司工作近15年、大众集团中国区六人董事会唯一一名华人,张绥新又是引人注目的一位外企高管。这不仅因为他在大众中国公司内的位置已经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他还见证并参与了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大部分历史。

  个人的角色变化

  在大众公司内部,张绥新的下属仍然习惯地称张绥新为“张博士”。称呼学历而不是职位,这也是大众公司的一项传统。

  在张绥新的教育背景中,他曾在1983年赴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学习,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张绥新毕业于内蒙古理工大学,后在同济大学学习德语,获得硕士学位。因为成绩优异,他在1983年获得了赴德国学习的机会。这段德国留学的经历,为他在大众公司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0年,张绥新进入大众公司,负责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海外项目。“从那时起就负责上海大众的项目,开始接触中国市场。”张绥新说。但在1994年,张绥新离开了大众公司。

  1996年,张绥新再次加入大众,并在一年之内,被任命为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总代表。

  “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前任要退休了,而我进入了大众公司新人选的候选名单。加上我学工程技术的缘故,对汽车始终有种割舍不下的情结,又喜欢汽车,总觉得还是要回来做汽车。”张绥新说。

  就这样,即使在另一家德国公司里他在新的位置上已经做得很高,张绥新还是决定重新回到大众。

  现在在大众公司内部,张绥新是一个关键人物。在去年5月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升级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之前,张绥新一直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并任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区的职能升级之后,大众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并成立了六人董事会,大众中国区总裁雷斯能任董事长,张绥新作为董事会成员分管大众集团在亚太区的人力资源、政府关系、公共事务以及奥林匹克项目。

  随着中国区机构的升格,随之带来张绥新职位上的上升。对于大众集团来说,这可能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进入了地区总部(负责亚太地区的所有事宜)的核心决策层。

  因职位调整而更加低调

  张绥新近一年来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鲜有声音传出。作为一年之前大众在华负责全盘的首席代表,张绥新一年来的沉默既是他原本低调的性格,也和他的职位调整有关。

  “大众汽车是一部庞大的机器,我只是这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张绥新曾被认为是大众汽车在华的代表人物,对于这个称呼,张绥新感到非常不安。“这也许是外界对大众汽车中国组织机构的不了解。事实上大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绝不是某个个人能够做成什么事情。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上都是一样的。”

  对于一年来极少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状况,张绥新解释为,职位的变化带来进一步的内部分工,他对外代表大众发言的机会少了。

  从一个人主管中国事务全局的首席代表,到分管具体的几个方面的董事会成员,张绥新职位上升、负责面“变窄”的背后,是大众集团在华组织机构的不断膨胀。从当初的三十多人,到今天的员工几乎增加了十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成为大众在全世界四个地区总部(包括欧洲区、南非区、北美区、中国区)之一,直接负责亚太事宜。在今年6月份雷斯能退休之后,大众集团将不设分管中国的董事,接替雷斯能的法兰特将直接向大众集团董事长毕睿德汇报工作。这项真正实现大众汽车“决策本土化”的改革,实际上使张绥新本人对大众集团在华的决策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如何看待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下滑

  在张绥新的眼里,大众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

  “好东西都是要花钱的,现在大众的问题就是在如何保证质量、技术的前提下,尽快降低我们的成本。”张绥新说,“但是坚持大众汽车的价值观,这个理念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不管市场份额怎样变化,大众都不会为中国市场造出一辆韩国车或者日本车。”张绥新笑着说。

  对待市场份额的下滑,张绥新的态度比较中肯,“大众在中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这个问题是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但是中国有句话,船小好掉头,现在大众在中国太庞大了,想调整自己,在短期内并不容易实现。”

  在张绥新的眼中,这项调整将至少为期两年。也就是说,要重现大众集团的辉煌,大众在中国还至少要调整两年。这项调整,既包括组织机构的调整,还有产品、销售以及奥运项目。

  不可忽视的是,大众在中国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形象方面也被外界多有诟病。其实在张绥新看来,大众在中国并非像许多人眼中那样,是一个埋头赚钱的淘金者,而是一个试图树立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如他所说,大众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例如大众曾经全力支持促成国内实现欧I排放,第一次出钱给中国足球队引进外籍教练施拉普纳(张绥新本人还充当了谈判翻译)等。但是这其中的很多事情,都并不为外界所知。

  此外,还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张绥新看来,北京奥运会并不仅仅是大众汽车的一场“秀”,通过成为合作伙伴,“大众汽车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对于张绥新来说,如何通过奥运会项目实现大众品牌的有效提升,是他未来数年职业生涯里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成了,大众汽车将再次超越期望;败了,很可能将被竞争对手无情赶超。对于授权负责奥运项目、并在大众取得奥运会合作资格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博士来说,其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将伴随北京奥运会,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记者手记

  张绥新在同济大学学习德语,获硕士学位。1983年赴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从此被人称作“张博士”。

  作为大众在中国的第二位首席代表,张绥新长期以来一直充当着大众集团和中国市场之间的纽带。从1990年到今天,张绥新将他至目前为止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大众,“大众在中国做成的很多事情,都有张博士的功劳。”一位员工这样评价。“张博士可以说的故事很多。”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对曾经为大众打江山的张绥新来说,如何帮助大众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则是对张绥新职业经理人角色的一次“大考”。

  当记者试探性地问到大众重振辉煌的时间表时,张绥新轻轻吐出两个字:两年。对于进入中国20年的大众来说,两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张绥新如何在这场“复兴大众”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个两年,对张绥新本人来说,也许将是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本报记者车亮发自北京)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