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夏治冰:自主品牌机会在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2:11  东方早报

  当“半路出家”的夏新、奥克斯汽车梦破灭之后,从电池业杀入汽车业的比亚迪自主品牌之路却走得异常稳健。从新福莱尔到F3以及未来的F6,比亚迪的产品正清晰地按着“从低端往中高端”的路线在前进。他们靠什么支撑了这种速度?今后的路又会怎样?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夏治冰近日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还有三款车处于研发阶段

  东方早报:比亚迪在自主品牌方面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是和奇瑞他们一样部分外包呢?还是完全由汽车研究院自主研发?

  夏治冰:我们有自己的思路,是在研发上形成核心。现在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如果是购买车型,这个车型一旦过时,自己任何研发的能力也没有是很致命的。所以我们在打造自己的一支队伍。我们大约有3000多个工程师,包括挖来的合资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以及外资汽车公司的做整车设计的、模具开发的工程师。当然他们是退休的工程师。这样的话培养队伍会快一点。

  全部购买车型我们难以负担,成本太高,另外周期还比较长。自主研发和实际生产以及市场氛围的对接都比较高。我们的研发中心就在上海松江。

  东方早报:能简单描述一下比亚迪今后产品的战略么?今年年底之前或者是明年年底之前大概会有多少款新车?

  夏治冰:现在量产的或者是已经量产的是最低端的新福莱尔,今年3月份上市,排量是0.8的,针对低端市场。现在我们将推出1.6排量的F3,这款车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还有2.4排量的F6,这款车型我们会晚一点推出,因为现在油价比较高,大家对排量比较关注。F6这款车我们的模具开发已经做完了,整车的焊接工艺也已经完成。技术上已经成熟,可能在细节上有些需调整。暂时不推出是因为集中力量推F3。

  F3是比亚迪真正推出的第一款新车。从市场容量来说,1.6最有可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目标市场。F6相当于一个B级车,相当于一个更高端的车型。F3的外形吸收现在国际的设计潮流。

  今年我们还有三款车处于研发的阶段,但这次没有拿出来,是为了让对手措手不及。六款车已经形成了一个排列,针对不同的市场。

  比亚迪F3将进军荷兰

  东方早报:比亚迪推新品的速度的加快,是否会对原来的销售网络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夏治冰:原来的网络就卖一款属于微型轿车的产品,对网络的流量并不足以形成压力。网络也是我们规划中的一个比较重的部分,也有一个整合。我们现在有200多家一级经销商。我们会保留那些跟得上我们发展的,其他的会淘汰。

  东方早报:对目前行业对于4S店模式的争论有什么看法?

  夏治冰:我们有选择的投4S店,不会大规模的投4S店。中心城市会有4S店的要求,但对一些二级城市不要求,这是出于渠道上的考虑。渠道也是有成本的,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会被动。会出现渠道生存不下去的问题。

  东方早报:比亚迪的出口做得怎么样?

  夏治冰:目前我们已经和九个国家建立了出口的关系。这两天还出口了100辆到阿尔及利亚去。我们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叙利亚、埃及都已经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目前和荷兰还在接触。欧洲市场今年是要达到欧三的标准,明年要达到欧四的标准。我们这款F3执行的是欧三的标准。如果今年实现了这个验证,到明年可能能持续一段时间的销售,但还要提高。选择荷兰是因为比亚迪在荷兰本身就有公司,方便和代理商接触。而且F3产品我们想做的就是全球的销售。光卖过去还不行,还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的网络,但目前阶段是要让代理商去做。量上还没有达到那么大的规模。

  东方早报:如果发生知识产权的纠纷,比亚迪将怎样去应对

  夏治冰:非专利性的技术我们是能够借鉴吸收的,专利性的技术我们充分尊重对手。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有分寸的,会很谨慎。专利申请我们做得很完善。比亚迪一年有500多项专利。

  比亚迪特色的“拿来主义”

  东方早报:为什么在整车设计和开发上没有跟国际上的企业合作?

  夏治冰:汽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本身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像底盘等技术已经通用了。车身底盘本身不是高尖端的产品,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得出来。除了奔驰这样的品牌的底盘技术比较高外,传统技术的底盘可能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也不存在任何中国人做不到的技术障碍。

  购买别人设计这种合作模式有几个弊病:第一,花的时间周期会很长,有个沟通的成本,毕竟是两个企业。第二是资金上,他们帮助开发一款车型会有费用。我们进入汽车市场就面临不太景气的阶段。我们的销量还不能达到国外大品牌的水平。和大的汽车品牌比,我们跟设计公司的话语权不一样。

  东方早报:您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机会在哪?

  夏治冰:机会第一在于成本。不单单是劳动力,还包括内部管理的控制、研发的方法等。现在我们的成本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像这款福莱尔已经有出口。第二个优势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更加了解。第三个则是企业本身的执著。第四个机会在于跟消费者的沟通上。现在国内的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质量还有一个疑虑在里面,而且我们的国民心态跟韩国等不一样,一些人认为买国产品牌是丢面子。当然这种情况正在慢慢的转变。

  东方早报:能具体谈谈成本的优势在哪么?自主品牌的车只在低端有市场么?

  夏治冰:成本低并不等于只局限于低端市场。比如说同级别的日本车可能就比美国车的成本低,但并不一定是比美国车低端的产品。成本其实分成几块,劳动力是占得比较小的一块。管理的费用是一块,还有车型的开发,模具的制造,技术转让的成本。技术转让的成本我们是没有的,模具的开发我们自己在做,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相对来说有个竞争的优势。车型的开发是整合在企业内部的,所以五块成本中我们有三块具有优势。外国厂商进来后,在劳动力上成本跟我们是平等的。早报记者 王亮 实习生 钟敏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