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车项目上,我们想把其中的2家合资企业变成1家,或者促使2家企业合作。”
一直以来负责中国事务的现任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黎信(Thomas Nothdurft)肩负着奔驰商用车扩大中国市场的任务。
在国际市场,奔驰品牌位居商用车供应商的头把交椅,但进入中国几年的业绩并不如人愿。作为国际汽车业“6+3”之中最后一个进入中国的汽车集团,戴-克需要通过“加速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如今,戴-克的轿车项目已与北汽合作,轻客则与福汽签订了合作协议,商用车中的重头———卡车发展战略非同寻常。
44岁的黎信,精通德、中、英和法4种语言,1990年加入戴姆勒。先后参与了北方奔驰重型卡车合作项目、扬州亚星客车合资项目的准备、启动和谈判工作。2000年至2004年4月,其一直负责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市场的奔驰卡车、乌尼莫克特种车和轻型商务车的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近日,中文流利的黎信在戴-克中国总部亮马河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21世纪》:首先请你介绍一下戴-克商用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黎信:截止到去年,整个戴-克集团的商用车销售量已经达到712200台,比2003年增长42%(包括2004年4月整合到戴-克集团内的三菱、扶桑卡车、客车的销售量)。
2004年,梅赛德斯-奔驰卡车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0%以上,不仅在油田、消防、钢铁和大件重型运输等应用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在混凝土和长途公路运输行业中,奔驰卡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售量显著增长。
去年,由于国家的规定,在卡车方面有些新的限制,新产品没有上“目录”,失去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机会。今年2月份,新产品上了“目录”,前3个月,奔驰卡车的销售势头良好,我们对进入这个行业的速度很满意。
《21世纪》:2005年的戴-克商用车的销售目标是怎样的?
黎信:大约900台—1000台。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库存问题。因为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在发展中不但注重销售数量,更重视业务发展的质量是否健康。
《21世纪》:据统计,目前卡车市场中,97%的是国产卡车,进口车仅占3%,面对这样的市场,戴-克将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
黎信:与国产卡车相比,奔驰卡车的质量、价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用户的认知问题,二是资金问题。现在一些用户已经认可我们的卡车,但是资金上有困难。我们正在登记的戴-克汽车金融公司大约今年9、10月份就可以运作,在中国法律的规定范围内,我们将开始对某些用户提供贷款。
《21世纪》:卡车巨头VOLVO、德国曼、雷诺等都已抢先进入中国市场,你们如何赶超竞争对手?与对手相比,优势在什么地方?
黎信:从数字来看,他们比我们快些,但是在质量上我对我们的产品更有信心。我们的竞争优势源于戴-克集团的综合实力,这种强大的实力可以保证我们在中国发展多种业务。另外,戴-克集团产品的世界化程度比任何其他竞争对手都高,我们在很多不同的地区有经验,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资源能够有效缩短市场准入时间,使盈利周期尽快到来。
《21世纪》:戴-克从2002年开始就在中国完善销售网络,目前发展到什么规模?
黎信:今年年初,戴-克分别在黑龙江哈尔滨和河南郑州设立了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中心,加强中原和东北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至此,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达到9家。此外,还有一批以戴-克驻北京和上海机构为基地的梅赛德斯-奔驰专业售后服务队伍随时待命。
目前,奔驰卡车在天津、北京有两个备件中心库,同时奔驰卡车代理商也向用户提供备品和备件。
《21世纪》:目前,戴-克的轿车和轻客都有了合作伙伴,卡车作为商用车的半壁江山,如今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今年年初,奔驰重卡和北汽福田在黑龙江联合建立展厅,这个举动是否意味着什么?
黎信: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在中国,作为外企要想和谁合作,不单纯是企业自己的事情,需要国家批准,特别是汽车行业。现在戴-克在商用车上,已经有了2家合资企业,福田是第3家企业,各项事宜正在进行中。我们想把其中的2家企业变成1家企业,或者促使2家企业合作,这个工作我们正在做。
《21世纪》: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中,戴-克的商用车展示效果如何?
黎信: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戴-克推出了旗舰产品Actros系列,并与全球同步推出刚刚上市的梅赛德斯-奔驰新一代的Atego、Axor系列载重车,以及Actros SLT大件重型牵引车一起亮相车展,将戴-克为之自豪的、凝聚先进科技与精湛工艺的世界顶级载重车系列车型呈献给中国用户。另外,首次在中国上市的Viano马可波罗休闲旅行房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眼球。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供应商,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努力,在中国让更多的用户享用量身订制的产品。
本报记者 薛凌 北京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