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我们还缺少关键元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13:08  中国汽车报

  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集团展台上展出的两款概念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两款车来自刚刚被上汽收购的韩国双龙。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双龙是否属于上汽自主品牌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上汽收购了双龙,那么双龙就应算作是上汽的一部分,双龙品牌自然属于上汽的自主品牌;另一种观点恰好相反,即虽然双龙现在已经属于上汽集团,但双龙来自于国外的研发技术,不是上汽自主开发,不应算作是上汽的自主品牌。

  无疑,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笔者认为,不论双龙应不应该算作是上汽的自主品牌,这种争论的本身就说明了国人对“自主”问题的关注。然而,关注自主并不等于就有了自主。实际上,国内目前在自主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导致很多企业在创立自主品牌和走自主研发之路的过程中,缺少了最关键的元素。

  这个关键元素是什么?

  笔者在车展现场上巧遇刚刚退休的亚当斯先生,这之前,他在通用汽车公司负责全球采购。我们谈到了对“中国企业”这个概念的理解。笔者问他,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作是中国企业?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想,所谓的中国企业,应该是中方在公司里有经营控制权,而不仅仅是打‘中国制造’牌子的企业。”

  亚当斯先生在通用公司工作了32年,现在已完全脱离原公司,他有相当丰富的全球工作经验。显然,他对“中国自主企业”的理解,较之一般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更少了一些偏颇和倾向性。

  那么,如果以“经营控制权”作为衡量指标,除了目前近十家自主品牌企业之外,国内有多少宣称要打造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能打造出自主品牌?

  不错,很多企业是50∶50合资,照此理解,中方在其中应该有至少一半的话语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这些企业大多使用的是外方原有技术,致使中方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处于弱势状态,不少事儿其实是由外方完全说了算。而中方经常提到的“双赢”,也只是能得到一定的利润而已,在实际的经营控制和核心技术决策方面,并不占有什么决定地位。

  至于跨国公司在国内的独资企业,其经营控制权显然全部掌握在外方手里,跟“中国自主”根本沾不上边儿。

  这样看来,要真正打造中国的自主品牌,要发展自主的研发技术,就必须牢牢掌握住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否则,自主便缺少了最关键的元素,便成了一句空话。

作者 冯淑娟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