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海车展今天将落下帷幕。7天来,在这个国内规模最大的比武擂台上,各地汽车厂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展示出强劲实力,更给上海汽车工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龙头地位逐步丧失
翻开上海车展的历史,你或许能够发现,上海本地企业的“主角”地位日益淡化。在1985年第一届上海车展时,刚刚引进的“桑塔纳”闪亮登场,成为最瞩目的焦点。在这之后,桑塔纳垄断市场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通用的成长让沪产轿车的龙头地位更加强大,也让上海企业在历届车展上从展台到展品都最受人关注。但今年车展上,不仅有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老对手,而且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一汽丰田等成长型合资企业在展台规模、布局等方面都显出了高水准,诸多新品一点不逊色。
展台上比拼和较劲,还没有市场竞争那样激烈和残酷。在今年第一季度销量排行榜上,北京现代和广州本田的销量居于前两位,尽管对于这一排名有“统计口径不同”的争论,上海通用也在3月份单月销量勇夺第1位。但不得不承认,过去基础远不如上海的北京和广州汽车工业,已经大步向前发展,以至于有人形容北京汽车“魔术般瞬间爆发出巨大能量”。在上海车展系列论坛上,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董事长安庆衡春风满面,他透露,北汽集团1月-3月累计销售汽车14.85万辆,同比增长22%。而全国一季度的水平是销售下降1.16%,有关人士透露,上汽集团整体情况估计只能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左右。
显然,中国轿车工业中心已由“上海龙头”格局走向“多个中心”的格局。
位于北京的现代与奔驰项目、位于广州的本田、丰田和东风日产项目,刚刚在南京确立的长安福特项目,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汽和东风集团,让曾经在市场居于王者地位的沪产轿车优势不再,难称龙头了。
自主品牌不见产品
本届车展上,10多款国内自主开发设计车型受到青睐,但自主开发设计新品的多为奇瑞、长安、吉利、比亚迪等外地企业,上海本地除了“畅意”概念车之外,新车型多是引进品牌的改进型,尚没有量产的自主开发全新产品。
通过上海车展,以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所拥有的强大开发能力进一步被社会认同。尽管奇瑞长期被认为有“抄袭”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但此次它一口气推出五款全新车型和6款发动机,并打算出口欧洲市场,有些让人瞠目结舌。仅从外型来看,这五款车的造型一点不落后于国际潮流,M14小型跑车、S16对称型小车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上汽集团展台上,蜿蜒在展台中间的白色“飘带”设计彰显“四海一心,合作共赢”的主题。展台的亮点是来自韩国双龙的6款车型,这是双方合作开发的前兆,上汽负责人也强调了四条道路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计划和步伐,其中包括自主开发、对外合作开发等,2007年5万辆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没有改变。但面对其他展台上强大的自主品牌阵容,有些参观者开始质疑———上汽谈了多年的自主品牌为什么依然“养在深闺”,见不到产品呢?
摆正位置从零开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份额的减少,上汽集团从去年开始一直保持低调,很少再谈销售目标和市场份额,而是更为扎实地进行战略部署和产销调整。上海大众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在今年公司的指导思想中,“从零开始”成为口号中的一句,意思要让大家摆正思想,摆脱20年来的“老大”心理。
在车展期间,记者有幸参观了上汽下属主要的研发中心,在这里,记者看到国内最先进的开发设施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看到了在今后上海两三年内将要开发的新车计划。上汽有关人士表示,要推出一两个产品不难,但上汽的目标是打造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从产品设计、制造、品牌、销售于一体的自主开发模式,全新的自主品牌明年就可能出来,而且是一个产品群落。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成熟的过程,就是市场从垄断到竞争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沪产轿车在全国市场份额的减少是必然的。压力将逼迫上汽集团更积极更主动地面对市场挑战。(记者 丁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