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国内最精彩的一次汽车聚会在最好的季节中盛开,千家国内外厂商云集,上万名观众热情观摩体验。这次车展上有许多新鲜的产品、概念被抛出,当汽车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元素时,对于中国汽车业最有启发的莫过于对汽车文化的有益探讨。4月22日,葛红兵、顾骏、蓝怀恩、顾晓鸣等几位上海活跃的文化名家来到上海车展现场,参加一场名为“名家汽车文化论坛”的活动,倡言汽车文化的建设,该活动由上海华普汽车发起,属其系列活动“海派汽车文化沙龙”主题活动之一。作为上海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制造公司,上海华普汽车充分借助诞生地上海的城市优势打造自身特色,提出“海派汽车”的概念,致力于铸造本土原创汽车的典范,该品牌还超前的提出了对中国汽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特别在本次车展上邀请诸多文化名人一起探讨关于汽车文化的有趣话题。
著名作家葛红兵在汽车文化论坛上提出:一、缺乏汽车文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汽车消费发展的瓶颈。中国正在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也将成为汽车消费大国,但是,我们缺乏与之相应的汽车文化,我们在文化观念上还没有做好接受汽车进入日常生活、平民生活的准备。没有汽车文化的做依托,我们的汽车大生产和大消费会带来大的社会问题:停车难、人车通行权冲突等等。二、建设有中国海派特色的汽车文化应当有这样几个内涵:1、平民主义汽车文化。为平民造车的造车文化(为平民生活服务的造车理念),平民用车的汽车消费文化(不崇尚豪奢不摆架子的消费习惯),平民方式开车的汽车驾驶文化(尊重行人、自行车、汽车平等通行权的驾驶观念)。2、自然主义的汽车文化。崇尚自然、讲究环保。3、个性主义的汽车文化。海派文化为什么能引领中国文化新潮?因为它有个性,永远找站在潮头,不断自我革新,海派汽车也应当是个性主义的汽车,讲究个性主义的文化品味的汽车。
葛红兵给华普汽车赠言是:华普汽车,海派生活新地标。
社会学家顾骏认为华普汽车力求体现海派文化,这是有见地的,也是有实效的。海派文化可以也已经成为华普汽车的定位参照。首先,海派文化的一个内在特点是历史不久但确有文化内涵。文化经常被与传统相等同,而传统又往往意味着历史的悠久。上海自开埠至今不过160年,远谈不上历史。但许多历史比上海长得多的地方并没有一种得到普遍承认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上海却具有实实在在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一种虽然时间不长,但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文化。华普汽车论年资远不能同福特、大众等相比,但历史的长短并不能决定一个汽车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国内汽车出现过剩,技术竞争之外,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的时期,以突出文化特色为取向和卖点,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眼光。自觉塑造文化品牌,积极增加文化含量,是立志追随海派文化的华普汽车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海派文化是体现在上海人价值和行为上的文化,而上海人的一大特性,也是海派文化的一大特性是讲究实惠却不失品味。上海人素以会打扮著称,而上海人的打扮从来不肯将自己简单交与他人来打理,迷信品牌不是上海人的行事方式,立足自身,采纳方方面面的优点和长处,融合成反映自己个性特点的“行头”,是做一个上海人的基本功。花钱不多,品位不低,是海派文化所推崇的情趣与格调。上海人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自以为都市人,骂人为乡下人,而在上海人看来,最“乡下”的人大概就是不计成本地追求豪华品牌的人。在这一点上,华普汽车定价适度,配置合理,实惠而有品味,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征。从海派文化崇尚个性,强调选择性出发,华普汽车在为驾车者提供最大选择余地方面,还可以有更大的开拓。如果说汽车被称为“流动的家”,相比“固定的家”,汽车给人提供了地理空间上更大自由的话,那么一款以海派文化为精神气质的汽车,就应该让驾车者在功能、配置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华普要争取成为一个消费者有最大参与和选择的品牌。
顾骏给海派汽车的赠言是:时尚而不失个性,实惠而不失品味。
两性关系学者蓝怀恩女士则从心理和人性的角度分析了汽车带给人的精神享受,汽车对于生活的价值。
汽车对男性和女性所带来的影响各有不同。上海男人是海派文化的一道风景,他们的爱家、护家,可以通过汽车来体现。汽车是男人可以用来放轻松的一种方式,男人可以驾上车带着家人走向山,走向水。垂钓,野营,烧烤……,在温馨的氛围和情绪中,和亲友一起分享自然和亲情的乐趣,交流感情,活动身体,这是值得崇尚的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汽车把人的脚程拉开以后,人的生活空间就随之放大。
而女性的行动也因为有了车而自由、开阔。驾车可以是一种自我释放,在这空间中可以听听音乐,或高歌一曲,或尽情享受窗外的景观,汽车带给女人身心的解放,这个空间给予女性一种独处的情绪,可以不必完全把心思寄托在男人身上。
蓝女士充满诗意的描述令人对有车生活更加向往,她给华普汽车的赠言是:汽车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好伙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