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给民营资本戴高帽 民营汽车仍处学习积累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0:00  中国经济时报

  “有人曾问过我,奥克斯已经退出汽车制造业了,同为民营企业的华翔富奇退不退?我回答:不退。”令人惊讶的是,华翔销售总裁张才林一方面强调不会退出汽车业的决心,一方面又呼吁不要给民营资本戴什么“民族汽车工业”的高帽。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用不着高喊“自主品牌”口号,重要的是尽快把别人的技术变成自己的,那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出路。

  民营汽车仍处学习积累阶段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华翔富奇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民营汽车资本中的一匹黑马。

   提到华翔,汽配领域里的很多人都熟悉,它的汽车前盖内饰件占世界市场80%的份额;汽车空调器、塑胶总成配件占中国汽车市场80%的份额。目前它是上海大众和长春一汽的共同体成员,也为通用等跨国汽车公司担当零配件供应商。

  入主江西富奇汽车之前,华翔一直扮演着汽车行业的配角。但2004年正值车市一片低迷,一些民营企业正考虑退出汽车制造业的时候,华翔却全资收购了江西富奇汽车生产厂,以全新的姿态迈入中国整车制造领域。

  在进入华翔富奇之前,张才林曾在北京吉普工作十多年,出任过两届销售公司总经理;后来进入特拉卡,将华泰汽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变成SUV市场上的一支新军。选择华翔这样的民营企业,张才林有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希望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选择华翔就是要实现自我开发、生产、销售国产汽车的梦想。”

  在北京南城的华翔富奇办公新址,从张才林的办公室望下去,身后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北京吉普公司,左边是北汽集团所属的北京内燃机厂。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离开北汽多年后,张才林又回到了北汽,只不过这次是以进攻者的姿态出现——不仅租用了产权归北汽的办公楼,而且还花3200万收购了“老东家”北汽集团年产20000台的3.0L发动机项目,为日产及北汽“路霸”配套。

  张才林说,“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大可不必悲哀,合资不会永远,重要的是在学习中积累能量。总有一天,中国的汽车工业会变成第二个韩国。”

  对中国汽车的十大反思

  尽管张才林反对给民营资本戴高帽,但他其实还是个彻头彻尾的自主品牌倡导者。被记者们称为“牛人”的他不久前发表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十大反思”。

  反思一,市场换技术的学费交得值不值?在享受引进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发展的快乐的同时,应该反思的是,20年过去了,市场出让了,但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么多的学费交得值不值?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终目标,但今天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反思二,中国汽车工业有没有“泡沫”?中国汽车产销量的确在快速增长,但在“量”出现突破的时候,“质”却没有得到多少提高。产销量是过了500万辆,但真正学到手的技术不多,这就是泡沫。

  反思三,中国汽车工业缺少什么?张才林认为如果中国汽车业的“大腕们”多一点荣辱感和责任心,就应该紧盯外国先进、核心技术,并将其“据为已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则如果多一点支持力度,就不应该眼睛只盯着谁引进了多少外国品牌、谁建了年产多少万辆的工厂。

  反思四,为什么不能给民营资本更多的生存空间?“李书福们”一面承受着外国公司的打压(侵权之争、专利之争),一面又被国资或合资企业挤兑着(吉利也能造出好车?),同时还得接受政府为限制汽车工业投资过热而设的门槛。

  反思五,全球经济一体化就不需要造自己的车吗?汽车与手机、彩电、冰箱不同,它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为了国家安全,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反思六,中国为什么成了洋车的倾销地?谁都承认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两条腿走路:积极引进,自主开发。但现在是引进这条腿粗,开发这条腿细,变成了一个“软脚虾”。没有自己的产品,怎么能阻挡别人的东西进来?

  反思七,能不能让洋品牌反客为主的局面继续下去?洋品牌反客为主现象已从生产领域向研发、销售领域,从整车制造向零部件供应领域漫延。如果有一天洋品牌撤走了,我们还能不能继续造车、卖车?

  反思八,洋品牌是否在利用侵权官司搅局中国车市?聪明的人也许看得清,那是洋品牌打压自主品牌的一种手段。

  反思九,4S店是不是洋品牌对中国车市的侵蚀?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汽车经销商会建中国这样宽大、气派的4S店,这并不能更好地帮助经销商卖车,而是利用他们对30%销售利润的渴望将其拖入欠债的泥潭。“无利不起早”的经销商们最终也会把这种危机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反思十,中国能否走韩国汽车发展之路?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的路有三条,一是不忘民族利益;二是不徙虚名;三是政府扶持。中国的汽车工业与韩国有相似之处,学习韩国的方法,也许我们的进步会更大。

  初步完成汽车产业链布局

  华翔富奇的胃口到底有多大?这恐怕是汽车圈内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据了解,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华翔集团,从2000年起就进入了整车制造领域,先是收购了辽宁铁岭的陆平机器厂,生产专用改装车。2004年7月又通过投资建设汽车工业园区的方式,在江西抚州控股成立了华翔富奇汽车有限公司。在投资15亿元的汽车工业园内,一个涂装、焊装、总装生产线已经初具规模。此外,原来设在宁波的拥有200多人的研究机构如今也搬进了工业园,加上引进的600多台车身冲压设备,以及收购了北汽的发动机项目,华翔富奇已基本完成了整车生产的产业链条。

   华翔富奇虽然刚刚迈过整车制造的门槛,但却已准备用自己的产品与国内外汽车“大腕”们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比高低。自主品牌要想走出目前困境,除了虚心学习之外,恐怕也需要一点华翔富奇的这种勇气。

  -本报记者 董小荣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民企造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